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金融开放-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和其他一些结构性特征,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不足、制度质量低下和贸易开放度较低,被认为是影响金融开放的增长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实证研究中,金融发展程度也被当作重要的控制变量。此类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获取金融开放收益的条件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但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忽略了金融发展在开放条件下的内生性,即开放本身也可能对一国金融发展产生影响。虽然已有少量研究对金融开放-金融发展关系作了初步研究,但这些研究普遍缺乏令人信服的理论基础,无法准确刻画金融开放影响金融发展的内在机制。为弥补上述缺陷,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内生金融发展的宏观经济框架,用于分析国际资本流入对一国金融部门的影响。在这一框架中存在三个部门,即家庭、金融中介和最终产品生产部门。每个家庭存续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期初拥有一定数量的初始财富禀赋,经济人需要在第一时期决定将初始财富禀赋的一定比重提供给金融中介部门;与前人的研究不同,本文中金融中介并非简单地起到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通道”作用,而是一个单独的生产部门,利用家庭提供的储蓄和劳动生产金融资本,再将金融资本提供给最终产品生产企业并获得利息收入,这些金融资本在交易过程中转化为最终产品部门的投资(产业资本);最终产品部门利用产业资本和家庭提供的劳动生产最终产品;家庭从金融中介和最终产品部门获得工资和利息收入,对预期收入的估计将影响家庭的储蓄决策。因此在本文模型中,家庭决策、金融产品生产和最终产品生产是交互决定的。可见,本文模型的框架对前人研究的最大改进是对金融部门作用和运作模式的重新思考:家庭储蓄并不能直接转化为企业投资(在当前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时代更是如此),因此金融部门不再是单纯为解决信息不完善而存在的:最终产品的生产所投入的资本(产业资本)需要有一个专门的经济部门来进行生产。这一设定反映了实际经济运行中,金融部门对企业创立、扩大生产和维持运营中的重要作用。为测度外国资本流入对一国金融部门的影响,本文依据该模型将金融发展从三个维度予以定义:金融部门产出规模的提高、金融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资本转化效率的提高。简单起见,模型假定金融部门生产函数的技术水平参数为外生变量,这样可以忽略由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带来的金融发展,集中考察外国资本流入对金融部门的影响。经过这样的处理后,国际资本流入对金融部门的影响从两个方面得以体现:金融部门的产出规模和资本转化效率。根据外国资本进入一国最终产品生产领域的途径不同,本文将资本流入划分为两大类:FDI和非FDI,并以家庭决策在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差异为支点,利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外国资本流入对金融部门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国际资本流入对一国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这说明一国金融发展水平不仅影响金融开放的增长效果,反过来还受到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外国资本流入通过改变一国金融部门要素投入和最终产品生产资本投入,对金融部门的规模和资本转化效率产生影响,但不同类型的外国资本流入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非FDI流入在降低一国家庭预期储蓄收益(这意味着降低了家庭的储蓄动机)的同时,能够增加金融中介部门的总的储蓄供给,从而对金融产出规模具有促进作用,引入资本转化摩擦后还可以促进资本转化效率的提高。与非FDI流入不同,FDI流入对一国金融部门存在抑制作用,这主要是由于FDI导致家庭部门的工资收入上升幅度大于其利息收入下降幅度(假定就业结构不变),从而降低了家庭的储蓄意愿,减少了对金融中介部门的资金供给。本文的重点是分析资本流入对一国金融部门的影响,实际上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流动模式是多样化的,可能同时存在FDI的净流入和证券资本的净流出,或者只有极少的FDI流入但有大量的证券资本流入,或者既有FDI净流入也有其他形式的资本净流入。利用本文模型还有助于对发展中国家这种国际资本流动模式的产生进行解释,这有赖于对资本转化摩擦和资本转移摩擦两种形式金融摩擦的引入:利用资本转化摩擦可以推导出非FDI流动的条件;利用资本转移摩擦可以推导出FDI跨国流动的条件。因此现有的国际资本流动模式可以用两类金融摩擦不同状况的组合做出合理的解释。论文最后利用61个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从对计量结果的分析来看,本文模型更适合对新兴市场经济体样本的分析,对要素市场非出清水平更高、金融发展水平更低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样本则不适用。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目前FDI流入相对规模过大,其对当地银行部门发展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无论用静态面板估计还是GMM动态面板估计都是如此。而非FDI流入则促进当地银行部门的规模扩张和效率水平提高,银行业竞争水平的提升还降低了银行的获利能力。此外,非FDI流入还能够显著地促进当地股票市场的发展。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认为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应当首先对FDI流入开放,利用FDI对本国投资的挤入效应促进当地投资,提升就业水平和要素投入效率,同时促进当地金融部门的发展;而对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市场化程度较高,就业比较充分,FDI流入对当地投资和储蓄的挤出效应开始显现的国家,应当在FDI开放的基础上逐步放开非FDI流入的限制,利用非FDI对当地金融部门的促进作用,提高资本转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