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惩罚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解释了什么是惩罚。并把讨论对象明确地限制在法律惩罚的范围内。在惩罚的概念分析中,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惩罚是某种恶性的暴力,而这种恶实际上是被假定出来的。其次,惩罚需要是有所依据的,其所凭借的因素既包括违法者的枉行或犯罪故意,也包括法律的规范;再次,规范的制定者须有权制定此惩罚规范,并且一项措施是否是惩罚是由制定者决定,而非受惩罚者来判定的。接下来,笔者从惩罚的要素分析着手,进一步澄清了惩罚的内涵和外延问题。在第一部分结尾处简单介绍了惩罚理论的两个理论分支——报应主义和功利主义,为第二部分的探讨打下基础。在第二部分中,针对报应主义的惩罚正当性问题展开论述。惩罚作为一种合法的恶,何以是正当的呢?报应主义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回答:第一,违法者因其违法行为欠下社会的债务,而惩罚就是逼迫其来偿还;第二,惩罚抵消了罪行,当违法者受到惩罚后,就好像罪行从来就没有发生过一样;第三,罪行使违法者获得了一种不公平的优势,而惩罚正试图矫正它;第四,康德认为,国家负有惩罚的义务,而该义务是一种“绝对命令”,违法此义务,国家无异于犯罪的参与者。第五,惩罚是对罪犯的一种精神上的改进或交流,从而使其弃恶从善。第三部分以功利主义的视角来分析惩罚的目的。究竟惩罚是为了达到怎样的结果以及该结果的完成程度达到多少时,这项惩罚措施才是正当的呢?首先,功利主义认为惩罚的首要目的是——威慑他人。威慑并不是置换,一个人在何种情况下受到威慑,何种情况下仅仅是受到其他非威慑因素的影响?这种区分有助于我们弄清楚惩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潜在犯罪者的行为;第二,教育或满足他人,如果犯罪应受憎恶,那么对罪犯的惩罚应该是可以使他人满足并受到教育的,但却有一个实验结果表明,影响人们态度的并不是法官的判决,而是一些其他因素;第三,消灭和剥夺资格,把它列入惩罚的目的之中,有把人作为目的之嫌,这里笔者初步探讨了死刑问题,以及我国死刑判决权收回最高法院后存在一个惩罚的复仇漏洞。第四,纠正,这里探讨了罪犯在接受惩罚之后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纠正了自己的行为。最后,在第四部分中,本部分在对报应主义和功利主义两种流派不同理论进行讨论的基础上,重新回到道德的视角,对惩罚的有关问题进行一次总结性的思考。惩罚没有达到预期功效,是否就说明它是不正当的。报应主义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而功利主义则有不同的看法。惩罚有多种形式,它们发挥作用的方式以及所达到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对于不同方式的惩罚不可一概而论。
其他文献
期刊
淮安市楚州区地处淮河中、下游,种植制度以稻麦两熟为主,年种植水稻面积6.67万hm2。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明显回升,每年的平均穴发病率都在50%左右。自
统筹城乡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党管农村工作原则、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由于城乡党建融合度不够,导致城乡党建资源配
期刊
新中国初期的农民协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彻底推翻封建土地制度和完成其他民主革命任务而建立起来的群众组织。它在新中国初期有着积极的作用和特殊的影响。本文对新
加害给付制度理论渊源于德国法上的积极侵害债权制度,历经大陆法系国家之发展演变,出现了如台湾地区的“不完全给付”制度和我国大陆民法中的加害给付制度等。根据我国大陆民法
‘和平椪柑’是从优良柑橘单株选育而来魇魄孔?适应性强,丰产稳产,果实外观和品质优良,平均单果质量153.6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4%,总糖含量11.56%,维生素C含量0.446mg·m
如今,网络访谈类节目日渐火红,受到了众多网民的喜爱,其情感控制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情感控制能够缓解受访者的心理压力,营造轻松舒适的节目氛围,丰富节目的传播内容。为了提
近些年来,在高校管理中,高校与学生间的法律纠纷日趋增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管理行为是如何界定的?高校管理行为为什么会引起高校与学生的法律纠纷?由此引出如何改进对高校管理行为的法律监督?如何完善对高校管理行为的行政法律救济模式?笔者认为高校管理权是高校自主权的一部分,是政府权力下放给高校的产物。高校在行使对学生权利产生重大影响的管理权时,就是在行使行政权力,因此,该管理行为就属于行政行为范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