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对留日时期鲁迅的民主观作思潮史研究。 留日时期鲁迅的民主观是其早期“立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在他于1908年发表的《文化偏至论》中。留日时期鲁迅的民主观受到多方思想的影响:一方面,留日时期鲁迅对民主的认知和思考没有脱离二十世纪初期国人探讨民主问题的大语境,与章太炎、孙中山、严复等人的思想在一些方面具共同的关注点和相似性;另一方面,留日时期鲁迅的民主观与西方近代思想发展史中的很多时代思潮具有直接关联,譬如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十九世纪末“新思神宗”思潮等。基于对多方思想资源的汲取和利用,留日时期鲁迅形成自己独特的民主观。本文将留日时期鲁迅对民主观的独特思考作为研究对象,以《文化偏至论》为中心,围绕对此时期鲁迅民主观思想来源的考察,论证留日时期鲁迅民主观的独特性。 有关留日时期鲁迅民主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研究领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有研究者开始触及这一论题,但直到九十年代关于此论题的专题研究才相继出现。总体说来,研究界关于留日时期鲁迅民主观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滥觞期,即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研究;发展期,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研究;深化及拓展期,即九十年代以后的研究。综揽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尚未出现从观念史视角考察鲁迅民主观的研究,故本文拟在观念史研究的范畴下对留日时期鲁迅的民主观进行论析,以期进一步补充和丰富留日时期鲁迅民主观的研究。 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附录四部分组成。 绪论包括三方面内容:一、阐述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二、概述本论文所选议题的先期研究成果;三、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 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梳理和阐述留日时期鲁迅民主观产生的历史语境。后三章则主要围绕《文化偏至论》,并结合具体历史语境探讨留日时期鲁迅关于“民主”的思考汲取和利用了哪些中外思想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留日时期鲁迅民主观的独特性。现将各章简述如下: 第一章《留日时期鲁迅民主观产生的历史语境》:该章分别从世界语境和中国语境两方面入手,梳理和阐述留日时期鲁迅民主观产生的历史语境。论证留日时期鲁迅的民主观一方面处于二十世纪初国人探讨民主问题的大语境之中,与当时思想界先进人士有某些共同或相似的关注点,另一方面又从西方近代思想发展史中的很多时代思潮中汲取养料,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 第二章《批判“立宪国会”论者:与西方渐进、调适民主观的异同》:该章第一节主要通过整理国内外学人对西方民主传统的界定与划分,并结合西方英国式和法国式两种自由主义传统,分析西方渐进、调适民主观的涵义。第二节重点论述鲁迅在批判“立宪国会”论者时对西方渐进、调适民主观的迎拒。第三节简要分析世纪初国人批判宪政体制、议会制度对鲁迅的影响及鲁迅与他们的不同。 第三章《对“众数”、“多数暴政”理论问题的沉思:与法国自由主义者贡斯当、托克维尔的契合》:该章主要以法国自由主义者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为例,论析留日时期鲁迅对法国大革命的沉思与法国自由主义者反思法国大革命的契合之处。 第四章《“重个人”:鲁迅解决“多数暴政”、“众数”难题的方案》:该章首先承接第三章研究思路,由阐述法国自由主义者贡斯当与托克维尔针对“众数”、“多数暴政”难题的对策,引出鲁迅针对该难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即“重个人”。其次,围绕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对“重个人”思想的论述,探析鲁迅的“重个人”观与尼采的“大政治”思想和“超人”观的联系。 结语主要总结全文,阐述本议题的研究价值,并对本议题有待继续发掘的问题进行说明。 附录《留日时期鲁迅民主观研究综述》:该部分按照时间顺序详细梳理和阐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当下,研究界有关留日时期鲁迅民主观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