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bin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全球竞争的角度看,21世纪国际经济竞争的基本单位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大城市群。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空间单元,城市群必将成为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决定未来世界经济、政治的格局。建设一个强大的城市群,将成为赢得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 改革开放后,我国超大型城市群,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等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区域与区域之间、区域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联系日益频繁和密切。虽然,城市群的内部结构与经济联系尚未达到完善的城市体系所具有的程度和水平,但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以及各产业间的联系正在逐步加强,逐步完善。 港澳和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为大珠江三角洲或大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最为发达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随着CEPA的实施、“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大珠三角地区将成为南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但是与世界上前五大城市群相比,大珠三角城市群在能量和能级上都无法与之抗衡。这主要是因为区域内产业结构趋同性非常高,而且这些产业大部分是后向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城市群内部相互竞争性强而互补性不够,这种产业布局与产业发展背离了社会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和客观要求,损害了地区间的产业合理分工,牺牲了区际比较利益。另外,由于受旧的思想观念、旧的体制和管理方式的束缚,一些地方各自为政,画地为牢,重复建设,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大珠江三角洲面临的不是一个镇、也不是一个市的问题,而是整个城市群整合与提升的问题。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明确每个城市的功能定位,对大珠三角城市群的生产要素进行重新整合,实现区域内的优势互补,才能进发出新的活力。为此,结合国内外关于城市群研究的理论、观点和成果,对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协调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对于实现大珠三角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致力于研究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对大珠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重点对城市群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提出大珠三角城市群产业空间协调路径,明确各城市功能定位,形成错位发展;二是建立城市群能级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弄清各个城市在城市群中扮演的角色,构建一个合理的城市群空间格局,力求为推动大珠三角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供建设性和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 本文共分八章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其他文献
经皮穿刺技术穿刺股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已成为目前常用的一种临床操作技术.但术后最易出现穿刺点出血和局部血肿并发症,据文献报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
相控阵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雷达技术,可根据相位控制电子扫描雷达布阵。利用大量的个别控制的小型天线排列成天线阵面,每个天线都由独立开关进行控制。现代战争中,信息的重要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律师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并在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在近几年,国内的律师事务所规模逐步扩大,业务也在飞速增长,但大多数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从现实来看,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即国家对存款提供全额保
目的:研究m GluR4在SH-SY5Y细胞氧糖剥夺模型中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维甲酸(RA)诱导体外培养SH-SY5Y并构建氧糖剥夺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氧糖剥夺组(OGD)、
自从战略地平线LLP顾问公司的创始人帕恩二世和吉尔墨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喊出“欢迎来到体验经济时代”,体验经济正以其巨大的魅力向我们走来。两位作者以其长远的目光确立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跨国公司的全面进入和我国企业大规模走向国际市场,如何提高我国企业产品创新的管理水平,已经不仅关系到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高低,而且事关我国产业结
本文从我国外贸出口政策协调性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入手,选择同向性、整体性与恰当性这三个衡量标准对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出口政策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揭示政府对市场化
早在1870年,工业革命之后经济腾飞的法国,60岁以上人口达总人口的12%,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随之,瑞典、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英国、美国、德国、日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我国不同层次的教育领域推进,但人们对其认知及推进过程仍存有问题,文章旨在介绍形成性评价的内涵、认知误区以及形成性评价的工作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