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苏联悍然入侵阿富汗,阿富汗人民随即展开与苏联的抗争。阿富汗人民的抗苏战争得到与苏联争霸的美国以及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大力支援,大批伊斯兰“圣战”志愿者奔赴阿富汗共同参加抗苏“圣战”。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阿富汗抗苏“圣战”取得胜利,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然而,苏军的撤离并不代表战争的结束,相反留下一系列后遗症:伊斯兰极端主义膨胀,“基地”组织、塔利班纷纷崛起。随着美国驻军沙特以及海湾战争的爆发,“基地”组织迅速走上反美“圣战”的道路,并与塔利班合流,阿富汗成为恐怖主义大本营与向外输送恐怖主义的源泉。阿富汗阿拉伯“圣战者”在抗苏战争结束后纷纷返回各国,并极力传播极端主义思想。中东地区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大量涌现,恐怖主义活动层出不穷,成为恐怖主义重灾区。与此同时,在“基地”组织与塔利班的指导下,大批“圣战者”被派遣到中亚、南亚、东南亚、欧洲、美国,甚至还有中国新疆等地区传播极端主义思想,建立极端主义组织,策划恐怖主义活动,恐怖主义的种子随着他们扩散到这些地区。“9·11”事件后,国内外学术界已从不同的角度对恐怖主义进行了研究。但是关于阿富汗抗苏战争的后遗症与恐怖主义扩散联系的专题研究很少。基于阿富汗抗苏战争对恐怖主义扩散的重要性,本文以苏联入侵阿富汗为切入点,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阿富汗战争的后遗症以及恐怖主义的扩散。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依据、意义,回顾了有关改选题的研究综述,并说明了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提炼和剖析,深化论文主题。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展开论述。第一章简单介绍了阿富汗历史、地缘概况,论述了苏阿关系,分析了苏联出兵阿富汗的背景以及经过,论述了阿富汗人民对苏联入侵的英勇反抗,并介绍了阿富汗几种不同类型的抵抗派组织,其中打着伊斯兰“圣战”旗号的抵抗组织在抗苏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介绍了阿富汗抗苏战争的进程以及抗战的胜利。第二章论述了国际社会对阿富汗伊斯兰抵抗组织的大力支援,具体分析了美国及主要阿拉伯国家对阿富汗抵抗组织支持的原因及具体资助情况。其中,正是对阿富汗抵抗组织资金、武器的援助,宗教学校、训练营地的建立以及各种“圣战”思想的传播大大地刺激了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膨胀。而“基地”组织正是在抗苏战争过程中,在这种极端主义思想膨胀的环境下诞生的,本章第三部分对“基地”组织的建立、发展的转折点以及发展情况进行了简短的论述。第三章分析论述了阿富汗在抗苏战争结束后逐渐成为恐怖主义的大本营。描述了同样是由抗苏战争而催生的一支学生武装塔利班,分析了塔利班崛起的原因,介绍了塔利班政权的建立以及其实施的极端主义政策,分析了关键人物本·拉登与奥马尔在“基地”组织与塔利班走向合流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塔利班在合流后演变为极端主义政权,而“基地”组织则更加猖獗。最后分析了塔利班输出“伊斯兰革命”政策与“基地”组织在阿富汗实施的一系列暴力、恐怖主义活动使阿富汗逐渐成为恐怖主义的指挥中枢。第四章重点论述了阿富汗抗苏战争结束后恐怖主义的扩散情况。具体分析了恐怖主义扩散的方式,包括:传播极端主义思想、加强极端主义组织建设以及开展恐怖主义活动。同时分析了恐怖主义在中东、中亚、南亚、东南亚、欧洲、美国以及新疆等地的扩散。其中“基地”组织、中东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以及参加阿富汗抗苏“圣战”的阿富汗阿拉伯圣战者在恐怖主义的扩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