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GC-CmRNA的检测对大肠癌微转移的诊断价值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t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大肠癌局部原发肿瘤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根治术后的患者有30%-50%在5年内出现转移和复发,转移和复发是导致大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这些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常规检查(包括手术探查、B超、CT、病理切片等)并未发现明显的转移灶,因此,微转移灶是客观存在的。微转移灶的早期检查对肿瘤的诊断、分期、复发、预后判断、术后综合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外周血中鸟苷环化酶CmRNA(GCC-mRNA)的表达对大肠癌微转移的诊断意义,研究鸟苷环化酶C与大肠癌复发或转移的相关性。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按1个癌细胞/106个血细胞的比例,将结肠癌细胞在体外与健康人外周血5ml混合,制成微转移模型标本20例。检测微转移模型标本中GCC- mRNA的表达,同时收集我院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2007年1月~2007年12月收住大肠癌患者40例,于手术前采集患者外周血5ml,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GCC- mRNA,以正常人及良性胃肠道疾病患者外周血标本各20例作为对照。结果20例微转移模型中,17例GCC-mRNA表达阳性,比例为85%,3例阴性(15%),对照组正常人外周血20例中无一例阳性;GC-CmRNA在大肠癌微转移模型标本及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1。40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23例GCC-mRNA表达阳性,比例为57.5%,17例阴性(42.5%);20例良性胃肠道疾病患者外周血标本中阳性4例(20%),阴性16例(80%);GC-CmRNA在大肠癌组及对照组外周血中的表达率的差异显著,P<0.01。40例大肠癌组中GCC-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年龄、性别、临床转移、Dukes分期上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结论1大肠癌微转移模型GC-C阳性率高,特异性强,提示RT-PCR法检测GC-C诊断大肠癌微转移方法学可行,结果可靠。2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有较高的GC-C阳性表达率,提示结肠癌患者微转移发生率较高。3大肠癌患者外周血GC-C阳性率高于CEA的表达,表明GC-C用于大肠癌微转移的诊断优于CEA。4 RT-PCR法检测GC-C有希望用于诊断大肠癌微转移。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以人为本,高质量的人才应是知识、能力与素质的高度统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从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目标。历史教育不仅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社会各种思潮的冲击,职工思想多元化,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积极应对挑战。努力践行科学发展
针对市场中低成本、高可靠性的一体化嵌入式图像处理设备需求越来越大,针对该需求设计了一款基于TI 6000系列DSP的嵌入式图像处理平台。系统选择了以TMS320DM642为核心来构建
目的观察中成药康艾注射液姑息治疗老年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予对症治疗
随着新一轮交通建设高峰期的到来和全社会质量意识的提高,试验检测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目前试验检测技术人才却不能满足交通事业的发展需要。文章结合目前公路水运工程试验
MOOC作为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逐步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研究也成为教育教学改革者关注的热点。MOOC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有
目的树突状细胞与胶质瘤共培养,观察胶质瘤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凋亡;观察针对BAK的siRNA对树突状细胞凋亡的影响,检测相应的凋亡基因,探讨其可能凋亡通路,为胶质瘤的免疫治疗
<正>网络立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网络确实非常便利,但带来的问题也很多,包括侵犯著作权、侵犯个人隐私、威胁个人信息资料的安全、宣扬黄赌毒等不健康信息、传播
当前针对网络成瘾编制的问卷多而杂,但大部分却并不具备临床诊断辨别意义,究其原因主要与网瘾的概念界定、诊断标准不统一有关,而在本质上影响网瘾测量的则与部分量表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