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家物语》中的重盛人物形象

来源 :天津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1bb1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家物语》是日本军纪物语的最高杰作,它描绘了以平清盛为首的平家一门的荣华和没落,以及在坛浦之战中平氏一族灭亡的过程。作者对平氏一族破灭佛法、破灭王法的恶行进行了批判,对王法的守护者重盛赞不绝口。与清盛的恶人形象相比,重盛历来被认为是孝子、贤臣,但笔者认为重盛的人物造型并不仅如此。作者在物语中将重盛塑造成一个平安朝王朝贵族,与其“王朝憧憬思想”这一物语构想密切相关。  先行研究中,将重盛的人物塑造与“王朝憧憬思想”这一物语构思联系起来的论著几乎没有。本稿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重盛的形象是如何基于“王朝憧憬思想”这一构思来塑造出来的。  第一章探讨重盛与乱世不符的保皇派形象。与破灭王法的清盛及其后继者宗盛、重衡不同,重盛是以劝诫父亲恶行的方式在物语中正式登场的。此后,重盛的每次登场均是为了守护王法。与王法的破灭者清盛相比,重盛被塑造成了王法的忠实守护者。物语中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对法皇绝对服从,甚至为了维护王法不惜与佛法发生冲突,把朝恩放在第一位的重盛的形象。此外,重盛还被描写成一位贤臣,他不仅阻止了父亲幽闭法皇的计划,还对被流放的后白河法皇的近臣关心照顾有加。作者将重盛塑造成一位保皇派,从中可以窥探出作者的王法守护思想。  第二章分析重盛富有教养的王朝贵族形象。物语中侧重描写重盛的文臣形象,把重盛塑造成一位汉诗文造诣颇深的王朝贵族。为了塑造重盛的贵族形象,作者有意图的改编历史事件,把殿下乘合事件的主谋换成清盛。此外,物语还通过描写重盛对不拘泥于制法的藤原信西的批判,和拒绝父亲推荐的宋朝名医这两点,揭示了重盛身上所具有的贵族法制思想。作者有意将重盛塑造成富有教养的王朝贵族,通过这一点,可以窥探到作者对平安时代的憧憬之情。  第三章探究重盛作为平安净土教的信仰者的形象。在物语中重盛被描写成一个佛教信仰颇深的人。通过考察平安时代贵族的宗教态度,可以看出重盛追求现世利益的宗教态度根源于平安朝贵族的传统。为了实现极乐往生,重盛持戒、参拜熊野神社、造寺造佛、念佛、布施。此外,作者还对重盛的死进行了改编,把重盛的死亡构想成王朝贵族式的理想死亡方式。通过把重盛塑造成平安净土教的虔诚信仰者这一构思,从中可以窥探到作者的王朝憧憬思想。  总之,《平家物语》在王法权威衰退的背景下,塑造了与乱世不符的保皇派重盛的形象;在憧憬武力的时代背景下塑造了富有王朝贵族教养的重盛的形象;在镰仓新佛教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塑造了平安净土教信仰者重盛的形象。可以看出,在《平家物语》这部作品中,作者有意把重盛塑造成一个王朝贵族。在古代院政末期向新的中世社会转变的这一历史变革时期,作者憧憬平安时代的摄关政治,憧憬延喜、天历时代。可以说在重盛的人物造型上寄托了作者的王朝憧憬思想。
其他文献
《红楼梦》内容保罗万象,堪称中华文化的结晶。儒释道文化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小说中更是无处不在。儒释道思想文化影响着《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生活习俗
作为一种语言行为,言语修正机制反映的是在本能驱使下,说话者对自身言语产出的修正。这种修正机制不仅广泛存在于自主语言产出中,更被同传译员运用于同传译语产出中。自主语言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