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互是基于Internet的教学得以进行的基础和最主要途径,交互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最终效果。可以说,无论其它方面的设计如何出色,没有良好的交互就绝对称不上是好的网络课程。这一点,从当前对交互的热烈讨论中可以得到证实。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对网络交互及其影响进行过探讨,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为本文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基础。 国内对交互的专门论述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交互定义、特性、实现途径及一般教学意义的阐述;二是对某种交互活动或手段的应用介绍;三是分析教学交互平台或交互系统的构建过程。国外的讨论集中在交互的基本特征、具体交互活动的设计方法、交互设计的实践经验概括等方面,归纳可见,目前对于交互设计的研究非常不足,并未能形成完整的方法体系。本文基于此现象,以交互设计流程为主线展开论述。 本文在详尽阐释网络教学中交互的定义、特征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交互设计的“五结合”原则:即同步交互和异步交互相结合的原则;内容交互和人际交互相结合的原则;教师控制与自主控制相结合的原则;网络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的原则;交互数量与交互质量相结合的原则,并进一步阐释其含义。之后,提出了网络交互设计的整体框架,解释了该框架的研究基础,并对各个环节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论述。针对确定交互活动类型和层次的环节,文章对内容交互的类型(操作式、反思式、构建式和浸入式)、层次(D层次、P层次、I层次、C层次)和实现途径以及人际交互的类型(课程内部交互、课程外交互)、层次(D层次、C层次、S层次)和实现途径逐一做了说明。针对确定交互控制水平的环节,文章阐述了内容交互的三种控制水平:教师控制、有指导的控制和自主控制以及人际交互的三种控制水平:教师控制、小组控制和个体控制,并通过图表说明控制水平与交互活动层次的对应关系。针对制定交互设计策略的环节,文章从交互的传播过程出发,详尽分析了学习资源、学习者特征、交互结果、网络空间特征与心理特征等因素对交互效果的影响,并提出八条交互设计策略,即难度最小化策略、动态更新策略、及时反馈与提示策略、任务均衡、传唤与邀请策略、双层导航策略、协同评判策略、师生互评策略。针对选择交互开发工具的环节,文章列举了内容交互和人际交互的常用开发工具,分析了各自的技术特点,并对选择的依据进行了概括。在文章的最后,作者通过对XML语言、流媒体、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智能代理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分析,预测了交互的发展 方向。 本文最大的创新点是提出了网络教学中交互没计的原则和整体框架,并使结 论具有可操作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交互研究对实际开发工作的指导意义, 希望能对网络交互设计的更深入探讨起到抛砖引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