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忆过程中的编码被普遍认定是记忆质量的关键,提取则只是对先前编码效果的检验。但近年来许多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了测试效应:在一个等值的时间里,与简单重复学习甚至和精细学习相比,学习过程中进行一次或多次提取练习更能显著促进学习内容的长时保持且易于知识在不同领域中的提取和迁移。但已有研究以编码和提取的对比研究为主,缺乏对编码和提取结合效果的深入探究。同时,二语习得中的测试效应研究非常有限,二语短语动词的习得研究更是集中在编码阶段,增加提取手段是否更有利于其习得有待验证。本研究以加工深度理论和相关测试效应机制为理论指导,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如下问题:1.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编码+编码;编码+提取;提取+编码)如何影响二语短语动词习得?2.学习者水平如何影响不同加工方式下的二语短语动词习得?172名被试被随机分成编码+编码组、编码+提取组与提取+编码组,组间无显著水平差异。其中,某211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79名本科生作为高语言水平被试,某高职院校93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专科生作为低语言水平被试,高、低水平组之间存在组内水平差异,但无组间水平差异。实验的第一阶段先对目标短语动词进行显性教学和即时测试(讲后测),三组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别。一周后,高低水平组分别完成:1)重复两次学习目标短语动词(编码+编码);2)先重复学习目标短语动词,再进行测试(编码+提取);3)先进行测试,再重复学习目标短语动词(提取+编码)。随后被试进行即时后测,最后,所有被试填写调查问卷,并且每组随机选取2名被试进行访谈(这12名被试的定量数据不予以统计)。两周后,所有实验组接受了题目相同但题序不同的延时测试。本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编码和提取方式影响了二语短语动词的储存效果和记忆强度。重复编码组在即时产出性测试中显著优于提取+编码组,而编码+提取组则在延时产出性测试中显著好于提取+编码组。这表明在初始学习结束一周后进行即时而充分的编码对目标短语动词的短时记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与先编码再提取相比,重复编码创造的记忆痕迹较浅,提取路径较少,因此长时记忆保持效果不如前者。相反,在编码不充分的基础上先进行提取练习会导致学习者将主要的注意力资源分配到对目标语相应的母语意义的学习上,因此先提取后编码难以对目标语的形式进行准确而深入的加工,对目标语形式习得的促进作用不如另外两组。2.二语水平越高,提取练习对二语短语动词的习得和记忆保持的促进作用就越大。1)对低水平学习者而言,重复编码组和编码+提取组的即时表现都显著优于提取+编码组。这是由于低水平学习者的目标语的前期知识薄弱,在没有充分编码的基础上,提取练习不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干扰对目标语的进一步加工。同时,先接受测试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使低水平学习者表现不佳。但重复编码对词义的长时保持效果不佳,而编码后提取更利于语言知识的吸收与内化,长时记忆效果良好。2)对高水平学习者而言,由于扎实的目标短语动词知识和对干扰词的灵活规避,以及得到反馈后较高的自我纠错能力,三种不同信息加工方式并未影响到其即时后测效果。然而,由于提取任务刺激了与目标语相关的语义网络,增加或强化了目标语的提取路径,同时学习者可以有效借助编码期间所产生的中介线索,因此在延时后测中出现了测试效应,两个提取组表现良好,从而体现了编码与提取相结合的理想效果。本研究带来一定的教学启示:1)编码和提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有效习得二语短语动词的方法,但充分的编码是有效提取的必要前提。因此学习者,尤其是低水平学习者应该在充分理解目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提取练习。2)学习者水平对不同的信息加工效果的影响不同,教师可以因材施教,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