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语文教育者的文本解读意识逐渐地觉醒与盛行。教师的文本解读活动是语文教师的教学重要环节。对于语文教师来讲,文本解读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解读文本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度与开展教学的自由度,而且教师还是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引导者与促进者,教师把握文本解读的思路与技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思维。学生阅读思维的训练与形成需要借助教材范例文本的学习来实现。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记叙文这种实用性较强的文体是学生学习母语与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记叙文语言表达的形式、思想情感的意韵、谋篇布局的独具匠心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有些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过程中仍存有一些问题,比如不能精确的把握记叙文文体特征与文体知识等等。这些尚存的问题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有着消极的影响。为研究小学记叙文文本解读,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先对近几年关于文本解读与记叙文阅读教学的文献进行了搜集、分析与整合,从中发现研究的不足之与研究借鉴之处,以此来指引笔者的研究方向。然后根据实习与学习的经历,搜集记叙文教学的案例,结合案例与自身的所闻所见所思分析教师在解读记叙文时出现的问题。最后,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分析出现的问题及问题的成因,并对教师解读记叙文文本能力的提升进行了研究。研究小学记叙文的文本解读,笔者先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高学段的记叙文篇目进行了梳理,对记叙文类型与题材进行了分类与整合。在此基础上,笔者从记叙文阅读、写作、读写结合三个维度挖掘、分析记叙文的教学价值。而后,结合教材文本研究分析了写人、叙事、绘景、状物四种类型的解读旨要,目的是帮助教师能够依照不同类型文本进行侧重点的解读。然后,笔者结合具体的记叙文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在解读时出现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和文本解读的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