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式维甲酸对糖尿病大鼠动脉壁肌球蛋白轻链激酶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4636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 ATRA)是否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ERK)通路调控糖尿病模型大鼠动脉壁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 MLCK)的表达。方法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糖尿病组、胰岛素治疗组、维甲酸治疗组和胰岛素+维甲酸联合治疗组,给予高脂饮食并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大鼠糖尿病模型。治疗12周后心脏取血检测血清中葡萄糖(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指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大鼠动脉壁中MLCK的表达变化和定位;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分析大鼠动脉壁MLCK的表达变化以及MLC、ERK的磷酸化水平。体外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按下列8组分别处理:细胞对照组、溶剂对照组、高糖组、ox-LDL(75mg/L)组、高糖+ox-LDL组、高糖+ox-LDL组+0.1μg/ml ATRA组、高糖+ox-LDL组+1μg/ml ATRA、高糖+ox-LDL组+10μg/ml ATRA组。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分析细胞中MLCK的表达变化以及MLC、ER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大鼠糖尿病模型复制成功,与正常对照组和高脂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G和CHO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胰岛素治疗组、维甲酸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大鼠G和CHO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动脉壁中MLCK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和高脂对照组比较急剧升高(P<0.05);经过12周的治疗后,胰岛素治疗组、维甲酸治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均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导致的动脉壁MLCK表达的升高(P<0.05)。并且Western-blot结果还显示各组大鼠动脉壁MLC表达以及MLC、ERK的磷酸化水平与MLCK的表达变化呈一致性。体外培养HVSMC结果显示,高糖和ox-LDL可以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中MLCK的表达增加,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P<0.05);通过全反式维甲酸处理可以下调这种MLCK的高表达(P<0.05);并且血管平滑肌细胞中MLC表达以及MLC、ERK磷酸化水平与MLCK的表达变化呈一致性。结论糖尿病进程中动脉壁MLCK表达呈现高表达状态,通过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后可以显著的下调动脉壁MLCK的表达,并且提示这种MLCK的表达变化可能是通过ERK通路调控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再灌注过程中自噬的激活,探讨自噬在神经元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经2h的氧糖剥夺(oxygen-g
目的:疼痛作为一种对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由疼痛所引发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更是困扰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对痛情绪机制的研究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