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一国或地区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商品国际竞争能力、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等的综合反映。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日贸易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在结构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日本是我国的第二贸易大国,我国与日本的商品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所处的层次、竞争力状况以及同发达国家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本文引入了产品按技术含量分类的方法,以期更客观地考察中日贸易商品结构及其技术含量。通过对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动态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研究发现,尽管按照传统分类方法衡量的中日贸易商品结构明显升级,中日间仍然是垂直型的国际分工结构,中国对日出口商品结构仍呈现低级化,因此,中国依旧面对进一步提升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东亚地区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深化、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加及变化是影响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外部因素,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入WTO以及筹办2008年奥运会是影响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内部因素。最后,本文在上述各部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提升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三方面政策调整,即产业政策的调整、投资政策的调整和贸易政策的调整,以期更好的提升我国在中日贸易中的地位,优化中日贸易商品结构。总之,衡量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传统分类方法高估了中日贸易商品结构优化的程度,按技术水平含量方法进行的分析显示,中日贸易商品结构并未出现明显的改善。这使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在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中国与日本的国际分工结构,从而提高进一步优化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