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与增长极的形成——以重庆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ing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有了重大转变,非均衡发展战略日益成为主流。增长极理论是非均衡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增长极的优先发展,’通过其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将促使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并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以产业集聚作为切入点,研究增长极的内涵、动力和作用机制,并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分析重庆市的产业集聚现状,探究重庆市非均衡发展战略,寻求重庆市增长极形成和发展的对策。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产业集聚的形成及其评测方法。阐述产业集聚的含义和特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产业集聚的形成条件和方式,阐述产业集聚的测度方法,并对产业集聚各种测度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2.增长极形成的动力系统和作用机制。介绍增长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总结增长极理论中蕴含的经济思想。重点探讨增长极形成的创新动力、产业结构转换动力、产业集聚动力、市场动力和制度推动力,并对产业集聚的作用机制进行详尽分析。   3.产业集聚和增长极的关系。解析产业集聚和增长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阐述产业集聚的作用和局限性,研究从产业集聚到经济增长极的转换机制,提出增长极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4.重庆产业集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计算重庆市主要行业的区位熵指数,研究重庆各行业在全国所处的地位,评价其产业集聚的静态状况。通过计算重庆市主要行业的产业集聚指数,分析重庆市各行业产业集聚的发展速度和动态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重庆市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   5.重庆市各区县产业集聚现状及评价。通过重庆市40个区县主要行业的区位熵指数的计算,分析重庆市一圈两翼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方面的产业集聚情况,总结重庆市各区县产业集聚的地区分布特征和行业结构特征,指出各区县产业集聚中的问题。   6.重庆市的增长极发展战略。从重庆市的资源差异、区位差异和经济基础差异分析重庆市实施增长极发展战略的原因,阐述重庆市的产业增长极发展战略和空间增长极发展战略。   7.重庆市经济增长极形成和发展的对策。从产业选择、政府角色和制度设计等方面探讨重庆市经济增长极形成和发展的对策措施。   二、研究的基本结论   1.产业集聚是在一定经济社会环境下,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企业的利益驱动机制形成的。其宏观条件包括:生产要素、社会资本、全球化的市场和政府产业政策。中观条件包括:较长的价值链、专业化的社会分工、产业竞争与技术创新。微观条件包括:生产成本和区位品牌。   2.增长极的形成是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增长极的形成过程包含创新动力、市场动力、产业结构转换动力、产业集聚动力以及制度推动力等基本要素。在这个系统中,创新是增长极不断发展的持续动力。创新能够改变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以产业结构的转换和优化为载体,传递创新动力,继续推动增长极的增长。   3.产业集聚是增长极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产业集聚和增长极具有一些共同要素,他们都是以一定地理空间为载体,都要求存在关联性强的推进型产业,都需要建立良好的配套服务系统,都存在规模经济效益。但是增长极在产业选择、资源优势、创新力度、区位条件、外部联系等方面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重庆产业集聚的行业结构和地区分布都不平衡。重庆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产业集聚特征明显,但存在着公共和社会服务发展滞后,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价值链低端化等问题。在产业集聚的地区分布上,重庆服务业主要集聚于都市发达经济圈,制造业主要集聚于都市发达经济圈和渝西经济走廊,农业主要集聚于都市发达经济圈的外围。   5.培育和发展经济增长极,实施增长极发展战略是重庆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重庆市各区域在资源、区位、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发面都有各自的产业重点,“一圈两翼”发展也不平衡。其中,都市发达经济圈是重庆经济的制高点,渝东北、渝东南两翼是支撑重庆长远发展的重要经济腹地。实施增长极发展战略,通过重点部门和重点区域带动整个重庆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从产业集聚和增长极形成的角度研究非均衡发展战略,把产业发展和地理空间结合起来,抓住了关键,把握了总体,弥补了单纯从产业或空间方面研究经济发展的缺陷,在研究视角上有一定创新。   2.对重庆市主要行业的区位熵、产业集聚指数和重庆各区县的行业集中度进行了测算,衡量和评价了重庆市主要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和动态变化特征,为重庆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   3.从重点产业选择、政府角色定位和配套制度设计等方面,为重庆实施产业非均衡发展战略和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提供了较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瘦肉精、病死猪、速生鸡等重大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陆续被媒体披露,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和经济影响。我国是生猪畜禽生产和消费大国,但由于药残超标、动物疫病等问题,产品出口仅占生产总量的0.9%~l.2%,抗生素滥用已严重影响到畜禽养殖业的国际竞争力。为解决畜禽养殖安全用药,尤其是抗生素滥用问题,世界各国做了很多尝试并积累了很多经验,中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资源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是国家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重点领域之一,对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促进
学位
此前,工信部印发《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广“5G+VR/AR”等应用,促进新型信息消费.可以看出,国家对于5G与VR融合抱有很高期待.实际上,自VR技术问世以来,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