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19910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已有理论表明,企业规模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回顾企业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采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分别运用OLS和IV-2SLS法对企业规模的生产率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并按不同地区、技术水平和所有制进行分组回归分析,最后运用夏普利值分解测算了企业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贡献度。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1)中国工业企业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但绝大多数企业的规模扩张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所以总体而言,企业规模的扩张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2)在企业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中,规模经济效应起了主要作用。同时企业规模也通过技术创新间接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作用,技术创新虽然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企业规模的扩大会抑制这种促进作用的发挥。  (3)在不同地区、技术水平和所有制的分组回归中,企业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与不分组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  (4)根据夏普利值分解的结果,总体样本和不同地区、技术水平和所有制结构的企业规模在各年份对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贡献度均在90%以上,是决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应该有针对性的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并购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在提升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技术创新的发展。
其他文献
实现各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成都获批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
近日,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食品接触材料小组(CEF)批准了荷兰有关回收已受损的聚丙烯(PP)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作为食品等级材料再次使用的程序,同时确认所产生的材料都是安全的。  该小组称,一项挑战性测试证明,所谓的舒乐阿卡系统(Schoeller Arca Systems)能确保进入食品中的潜在的未知污染物的迁移量低于“保守类型”0.1微克/千克。因此,通过这个回收程序所获得的聚对苯
4月23日,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承办的2013(第四届)中国物联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原信息产业部部长、中国电子学会名誉理事长吴基传出席会议并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周子学发表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主任邬贺铨发表了题为“物联网与大数据”的主题报告;欧盟委员会内容与技术总局科学资深官员Pe
研究生育率的相关文献大多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也大多是应该维持低生育率。然而,在严重的老龄化背景下,财政陷入危机、资本和劳动力供给都处于稀缺的状况,维持低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