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氧化钛材料的陶瓷膜表面改性对膜污染控制的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dboy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机膜分离技术作为众多水处理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项新兴技术,近年来在食品行业、生化化工、能源环境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出色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选择分离性能和支撑强度等优点使其在生产实践中体现出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但由于生产成本、运行维护费用偏高、膜污染问题等缺点严重制约了无机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工艺改进和技术革新,成本和费用已逐步下降,而膜污染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   二氧化钛是一种具有很强的光催化活性的半导体材料,而蒙脱石是一种在水相中对有机物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的粘土矿物。针对无机膜应用中遇到的膜污染问题,本论文提出一种将二氧化钛负载型蒙脱石(TCM)用于陶瓷膜的表面改性,通过充分利用TCM对水相中有机物的吸附和光催化降解特性来改善膜面在过滤过程中对膜污染抵抗能力的方法:即以实验室自行研制的二氧化钛负载型蒙脱石(TCM)为原料,以聚乙烯醇(PVA)为分散相,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实验对比分析,选取出最优的工艺参数得到分散效果最佳的涂膜液。再通过对比直接浸渍涂覆以及与超声和微波作用相结合的涂覆方法的涂膜效果,选出最佳的涂膜方法制得光催化剂负载化改性陶瓷膜。并自行设计搭建膜组件过滤装置,以未改性陶瓷膜为空白样对照,对改性陶瓷膜过滤甲基橙模拟废水前后的膜通量衰减情况、出水水质变化以及膜面孔隙形态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以判断改性过程对陶瓷膜膜污染抵抗能力的改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光催化剂负载化改性后的陶瓷膜的过滤通量衰减速度较未改性膜更为缓和,出水水质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对8mg/L甲基橙的去除率由未改性膜的4.7%提高到了改性后的14.9%,同时过滤2h后改性膜的通量衰减比率42.8%也略好于未改性膜的40.5%。结合膜面结构表征分析证实改性后陶瓷膜面的膜污染状况得到了改善,膜面抗污能力有所增强。对于提高过滤效率,维持通量稳定,改善过滤效果,实现无机陶瓷膜组件连续化运作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价格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其性能和价格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价格具有决定
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导热橡胶材料成为目前橡胶领域的热点方向。本文采用三元乙丙橡胶为基胶,氮化铝(40nm/1μm)为导热填料,研究氮化铝的粒径与填充量对三元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大气气溶胶特别是其中的细颗粒物(PM_(2.5))显著影响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对大气细颗粒物及其成分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最近十几年来大气细颗粒物一直是杭州大气的首要污染物,研究杭州大气中的细颗粒物及二次离子特征,并评估区域空气污染传输影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杭州市各国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在线监测数据,研究杭州市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典型天气PM_(2.5)中二次离子及主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导致了一系列的水污染问题。其中,水体富营养化最为常见、氟污染影响十分广泛。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污水中磷的含量是预防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重要途径。同时,磷也是一种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稀缺资源,因此,实现污染水体中磷的去除并加以回收或再利用至关重要。氟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十分重
铁电薄膜因具有优秀的铁电、介电、光电、非线性光学特性被普遍应用于各类微电子集成器件中。但是,传统的钙钛矿型铁电薄膜如Pb(ZrxTi1-x)O3(PZT)在硅基上进行集成时存在尺寸效
From August 21, 2000 to October 20, 2000,a fluid injection-induced seismicity experiment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KTB (German Continental Deep Drilling Progr
静电纺丝法是目前制备纳米纤维膜材料最为简单高效的方法之一,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得的纳米纤维膜的微观结构与细胞外基质具有较高的结构相似性,因此在静电纺丝纤维膜表面,细胞表现出良好的粘附、生长、增殖性能,基于静电纺丝膜所具有的结构特性,电纺膜材料被广泛地应用在生物医用领域中。本课题选用具有生物降解性能的聚合物聚己内酯和明胶作为原料,通过对静电纺丝材料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进行设计,分别制备了具有仿天然骨膜
学位
天然气资源丰富,对其主要成分甲烷的转化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甲烷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开发利用自然环境中低浓度甲烷可以减少甲烷排放。传统的氯甲烷生产工艺存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易失活的问题,以保护环境为目的并为甲烷氯化提供新的转化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主要利用线-筒式反应器对甲烷氯化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考察了峰值电压、脉冲频率、载气、停留时间等不同参数条件对甲烷氯化反应的影响,对氯甲烷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