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革命女性到女性革命——论延安女作家对女性解放的探求及其话语实践的复杂性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女性文学是延安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有着复杂文化内蕴,在这个矛盾统一体中体现了多重关系的纠葛。本文通过梳理和深入分析延安女作家的创作文本,揭示她们在延安时期的不同阶段对于女性解放的探求以及思想上的矛盾、立场上的抗争与话语资源的整合的艰难过程。 面对延安政治环境的不同变化,身负现代知识分子、女性、革命者三重角色的延安女作家面临着更多矛盾与挣扎。她们主动将“女作家”和“革命者”的角色适时调整:一方面她们毫不掩饰自己听命于民族和时代召唤的写作立场,理性地表达对革命的诉求,使她们的创作从文本表面上看,有着鲜明外向的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倾向性;另一方面,知识分子本身所具有的敏感和独立的批判精神,以及源自生命冲动的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让她们勇敢地正视革命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关注女性生存现状与解放之路。她们将对女性的思考融入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之中,并且关注中国女性解放在新的历史境遇下的走向的转变及新的女性问题。她们的创作涉及女性的自然存在、社会存在、精神存在,如女性的躯体、女性的角色、男性世界、爱情与革命、文学与政治等创作主题,并且有更为深入的拓展。 延安女作家在延安时期不同阶段的话语实践不仅有着时代的内涵,而且更多地含蕴了自我独特的体验和思考,所有这些,反过来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她们思想改造和主体心态转变的艰难。现代知识分子、女性、革命者三重角色在她们身上的叠加,以及启蒙批判意识、女性意识与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地在她的思想中纠集、碰撞,使她们这一时期的话语实践具有不可化约的复杂性。民族主义话语、启蒙主义话语、女性主义话语,在延安女作家此时的话语实践中随着政治——文化氛围的变化而呈现出交织互渗又此消彼长的历史图景。
其他文献
意象是诗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本文以晚唐诗人许浑诗歌中的水意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意象的文化溯源、许浑诗中水意象在历史语境下的解读、水与许浑诗歌题材举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