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后选择研究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配的有限密钥效应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newer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践中,量子密钥分配(QKD)所能交换的信号数始终是有限的,由此有限密钥效应成为QKD在实际应用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目前,有限密钥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离散变量(DV)协议,然而,由于连续变量(CV)协议的实施相对简单,本论文将就CV QKD的有限密钥效应进行研究。同时为了达到较高的密钥率,CV QKD将采用后选择来提高协调效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了CV QKD所涉及到的高斯态和高斯幺正;具体分析了CV协议的量子通信过程,在本文考虑的准备和测量(P&M)方案中,发送端的态准备原则上可被描述为基于纠缠(EB)方案,接收端执行理论上可获得更高密钥率的外差检测,从接收端的角度看,窃听者在有损的高斯噪声信道上执行的集体高斯攻击相当于从分束器分接出了部分的发送信号并注入了一个热态;描述了CV协议的经典通信过程,在纠错(EC)阶段,使用逆向协调来打破直接协调的3dB损耗极限并提高传输距离;简单介绍和比较了本文所研究的高斯协议和离散调制协议这两大类CV协议。(2)针对高斯协议中的非转换协议进行了有限密钥效应的研究,并分析得出结合使用后选择和逆向协调时协议的优势。高斯协议中主要的两个有限密钥效应为不完善的协调效率和参数估计,不完善的切调效率使得高斯协议无法达成长距离的密钥分配,此处考虑使用后选择来提高EC阶段的协调效率,即只保留相关度较高的变量;参数估计阶段主要对计算密钥率所需的信道传输率和附加噪声进行了估计,有限密钥效应会引起传输率的减小和附加噪声的增大,进而导致密钥率的降低。分析数值结果可知,协议结合使用后选择和逆向协调时能容忍更多的损耗和附加噪声,同时,有限密钥效应对密钥率的影响不仅与交换的信号数有关,还与信道传输率有关。(3)针对离散调制协议中二态协议和四态协议进行了有限密钥效应的研究,尽管二态协议和四态协议在信噪比(SNR)较低时也能实现高效的纠错,即不再需要后选择来提高协调效率,但为了在相同的情况下与非转换协议进行比较,它们仍考虑使用后选择。在结合使用后选择和逆向协调的情况下,分析了四态协议有限密钥率的详细推导过程。比较二态协议、四态协议和非转换协议的结果,其相同点是有限密钥效应对二态协议和四态协议密钥率的影响也与交换的信号数和信道传输率有关;不同点是二态协议和四态协议的虚拟非高斯纠缠使得它们在渐近方案和非渐近方案中密钥率差距比非转换协议大,并且二态协议和四态协议本身在EC阶段的优势使得其所能达到的传输距离比非转换协议长。同时发现,在离散调制协议中,使用的相干态越多,协议能容忍的损耗就越多,要求的信号数也越少。
其他文献
光放大器在现代光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四波混频原理的光纤参量放大器具有工作波长范围灵活、宽带宽、高增益、噪声以及高相敏等优点,因而参量放大成为近几年的研究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各种信息技术息息相关。语言作为人类之间互相交流的载体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可能生来就无法享受
TD-LTE系统支持7种上下行子帧配置,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量进行灵活调整,这是TDD系统相比于FDD系统的优势所在。然而在目前的TDD网络的部署中,只采用了静态或半静态的子帧配置
学位
目前常用的人脸识别算法以基于统计学习理论为主,这些算法在处理维度较低的人脸图像时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随着高清摄像机的普及,更多的高维图像不断出现,传统的算法在处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人们对无线通信需求的急剧增加使得高频谱利用率、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的引入能够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多数的通信业务都发生在室内,传统宏基站室内覆盖不足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时LTE Femto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当中,Femto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迫切急需小型化、多频带、宽频带和高效率的天线。复合左右手(Composite Right/Left-Handed,CRLH)传输线具有后向波、低损耗及可控的色
近些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集成电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的不断发展,一项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无线频谱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直接制约着未来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出现,既解决了无线频谱资源短缺的问题,又提高了频谱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