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地形因子的农田精准管理遥感分区与应用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zh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地区是中国粮食生产的“压舱石”与“稳压器”。东北黑土地作为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著名“玉米黄金带”,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然而近年来由于重用轻养,东北黑土地存在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等问题,造成严重的耕地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危害土地生态安全,存在粮食安全风险。耕地精准管理作为一种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能够因地制宜地实施耕地管理,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减少资本投入,实现耕地效益最大化,是进行黑土地保护的有效手段。精准管理分区技术是耕地精准管理的首要及基础性环节,它能将耕地异质性加以区分,将相同状态的耕地划分为同一单元,为各类耕地精准管理措施服务。遥感技术在精准管理分区领域的应用也大大提升了耕地管理效率与科学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中指出,要利用遥感技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农田建设;《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中也提出要借助现代化技术,加快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因此,基于遥感手段的耕地精准管理分区符合新时代耕地管理的要求。为了探究耕地精准管理分区的影响因素,寻找更优的分区输入量,本文选取友谊农场种植玉米的典型耕地进行精准管理分区的研究。获取研究区2017-2021年连续5年作物生长初期Sentinel-2A卫星遥感影像共5幅,重采样后空间分辨率为10 m,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行精准管理区的划分,又引入了不同的地形因子组成6种不同输入量进行分区并对不同分区结果进行对比。借助空间转移矩阵对5年分区结果的时空格局进行定量与定性表述,并对其成因进行探究。同时,也对精准管理分区在黑土地保护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并提出耕地精准管理对策,实现了技术成果与耕地管理实践的转化。全文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农田内部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从遥感影像特征来看,裸土时期的影像呈现出差异特征主要是因为农田内部土壤属性分布不均,生长期的影像差异则是因为作物长势情况不一,反映在遥感影像上即表现为影像特征的差异。从土壤及作物的角度分析,土壤及作物理化参数具有较强的变异性,不同地形位置处土壤及作物参数有较大差异。(2)引入地形因子作为输入量能够提高精准管理分区精度。以2020年作物生长初期NDVI为基础,分别引入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四种地形因子形成6种分区输入量组合,从土壤属性及作物产量两种角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独基于NDVI分区,引入地形因子均能够提升分区精度,且同时引入四种地形因子的分区效果最好,引入高程次之。研究结果说明,在进行精准管理分区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对分区结果的影响,可以通过加入地形要素来提升分区准确度。(3)作物生长初期农田精准管理分区时空格局多年相似。对2017-2021年六月上旬NDVI进行精准管理分区并分级,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后计算空间转移矩阵。研究结果显示,同一等级的分区单元在年际间大部分面积都转向了同一级别,只有少部分转向了其他等级,局部的差异可能受当年的气候等其他要素影响,但不影响总体变化趋势,即研究区作物生长初期精准管理分区结果相近,作物长势格局相近。(4)地形是影响精准管理分区结果的重要因素。基于NDVI分区后,除分区单元间NDVI的变异性降低70%左右外,高程的变异性降低了50%左右,坡度的变异性降低了30%左右,这说明地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精准管理分区结果。土壤温湿度及作物长势均随地形呈有规律变化,阳坡土壤温度及土壤水分均最高,4期NDVI的最高值也均位于阳坡上;坡顶土壤温度较高,土壤水分最低,坡底土壤水分较高但土壤温度最低,NDVI值自坡顶至坡底逐渐降低。这说明,作物生长初期地形通过影响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再分配而影响作物长势,进而影响精准管理分区结果。(5)精准管理分区技术具有可实践性。基于精准管理分区的土地整治工程能够减少人力及机械投入,提升耕地改造效率,基于精准管理分区进行水田格田改造后,格田面积增加了2.5%以上,提高了耕地利用率。耕地减肥减药实践表明,基于分区结果而生成的施肥及施药处方图能够指导农业生产实践,按区施肥后化肥施用量减少了10%,同时产量能够增加14%左右,减轻了因施肥施药造成的耕地污染,带来了耕地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6)针对基于精准管理分区技术的黑土耕地精准管理提出对策建议:夯实精准管理分区技术基础;将精准管理分区技术融入空天地一体化农田管理测控系统;加强耕地精准管理分区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发挥政府及合作社的带头作用;促进技术与认知的良性互动。本研究以土地分区利用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探究了耕地分区利用与管理技术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有利于东北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推进,有利于东北黑土地保护行动的实施,有利于保障粮食生产,加快实现“藏粮于技”的战略目标。对于有效保护与利用耕地资源、维护土地生态安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温室效应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控制和减少碳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以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均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制订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实施方案,努力争取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我国逐渐进入“总量减排”时期,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层面。一些研究表明,排放到大气中的
学位
土地,作为陆地碳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载体。土地质量的优良与人类社会的存续息息相关。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有限的耕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与来源。松嫩平原北部,作为我国基本的农作物种植和生产基地,特别是还含括着宝贵的黑土地资源,对维持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然而,随着耕地资源不断地开发利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耕地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和沙化等一系列
学位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产粮大省,在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承担重要职责,提高粮食生产率,不断提升农民群体素质能力,释放政策红利,让“田专家”“土秀才”切实发挥出应有作用,带动更多农民群众致富。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可以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这部分“生力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力量,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人才,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管理,对于发展美丽乡村,增加乡村收入和带动全体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新型职业农民研究
学位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将农民群众组织起来的一种社会化组织,在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农业环境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小农和社会化组织联合、农村整体富裕程度的提升以及在如何利用禀赋优势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国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也存在一些难以突破的制约因素,面临着组织农民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弱、运营过程中资金筹措难、农户入社后收入增长不明
学位
土壤侵蚀是在外营力作用下的土壤迁移过程,不仅使得土地资源遭到破坏、还造成养分下降、制约粮食生产、生态环境恶化。近年来,东北黑土区在长时间的重用轻养掠夺式开垦、高强度的连作下,黑土结构被破坏,水土流失速度加快,土壤侵蚀问题逐渐受到国家层面上的关注。据水利部2020年对重点区域的水土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面积达21.60万km~2,占东北黑土区土地总面积的19.86%,其中中度及以
学位
胚胎体外培养对探索胚胎发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现已建立小鼠、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孵化后胚胎的体外培养体系,并在体外观察到孵化后胚胎发育事件,但尚未获得可支持家畜孵化后胚胎体外发育的有效培养体系。本研究旨在探索猪囊胚体外持续发育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构建支持猪胚胎体外发育至三胚层分化阶段的培养体系奠定基础。因此,本研究以体外孤雌激活后发育至第6天的猪囊胚为研究对象,进行体外持续培养。通过检测分析孤雌激活后发育
学位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综合国力明显提升。但是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现象仍是存在且突出,而发展特色小镇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黑龙江省相继出台了不少有关特色小镇的政策和文件,包括《关于加快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01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进行公示,一共276个镇进行特色小镇名单,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榜上有名。绥芬河市
学位
近年来,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研究已成为研究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基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镇扩张、人口数量集聚等问题的逐步显现,土地资源日渐稀缺,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这加剧了农业生产、城镇生活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当前,如何在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和社会经济发展高需求的双重压力下开展土地利用功能研究,成为实现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本
学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民选择进城打工,这导致了农村宅基地闲置越来越多,村落空心化的现象日益严重。随着“空心村”的数量逐渐增多,大量农村土地被浪费,而同时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现状亟需解决,推动宅基地退出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近几年,国家出台了诸多关于农村宅基地退出的相关政策,为解决农村土地浪费、缓解建设用地紧缺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政策支持。宅基地是农户生活的重要保障,宅基地的退出影响着农民的
学位
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助力浙江共同富裕先行区创建的重要举措。“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温州,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进城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加剧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同时大量温州人外出经商,导致农村大量土地闲置,宅基地利用率低,出现“一户多宅”、“面积超标”和“旧宅闲置”等问题,土地资源供求矛盾更加尖锐,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已成为温州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研究主要以温州所属瓯海区、瑞安市、乐清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