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转化就是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对外源物质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的化学反应。与化学方法相比,它具有选择性高、条件温和、无污染、成本低、副产物少等优点。利用微生物作为生物催化剂可以对天然产物的结构进行结构修饰,得到一些结构新颖的化合物,以供药物筛选之用。同时,微生物转化也常常作为代谢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在体外预测药物在动物体内代谢的情况。 多种研究表明,糖苷类药物需经微生物转化为苷元后方能产生药效,利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酶系,建立苷类药物体外转化模型,将苷类物质转化为相应的苷元,能有效提高活性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已有研究报道β-D-葡萄糖苷酶在龙胆苦苷和芍药苷的生物转化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首先将来源于极地区域的土壤样品为供试土样,通过土壤微生物分离方法,借助七叶灵显色反应,从极地土样中分离出若干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真菌菌株,用于后续的微生物转化实验。 其次,本研究分别以龙胆苦苷和芍药苷为底物,利用上述分离出的真菌菌株进行微生物转化筛选,发现菌株Z1-4的转化效率最高。在此基础上将反应规模扩大,乙酸乙酯萃取浓缩,硅胶柱和葡聚糖凝胶分离多次纯化,并用核磁共振、液质联用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其中龙胆苦苷得到两个转化产物,其中一个为新化合物;芍药苷的转化产物鉴定出底物结构上脱离的苯甲酸,其他转化产物还需进一步的鉴定。 综合菌株Z1-4的形态学观察结果和真菌18S、ITS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发现Z1-4的18S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ABD48284.1序列有最高同源性,达99%,ITS序列与编号EU009994.1序列相似性最高(99%),初步鉴定为炭角菌属(Xylaria)真菌。 对菌株Z1-4产β-葡萄糖苷酶做了初步研究,pNPG测得培养5天时胞外酶酶活0.3847IU/ml,胞内酶酶活0.2345IU/ml。通过七叶灵显色技术在Native-PAGE中的应用,初步判断菌株Z1-4产两种胞外β-葡萄糖苷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