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在古今方剂中的功效和配伍作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137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芦荟出现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最早在唐代就有其药用的记载。古代有关芦荟原植物的记载颇多,现统一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以及其他同属近缘植物的汁液浓缩干燥物。现代是以新鲜芦荟入药为主。古今医家在对芦荟的认识和应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我们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大量应用芦荟的方剂。现代科学对芦荟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了芦荟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同时扩展了其功效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本文通过对古今大量文献的查阅,对芦荟的来源、功效、应用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搜集了含有芦荟的方剂786首,采用文献研究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创建了芦荟方剂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其相关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结论认为这类方剂是以清热药为组方核心。同时,应用药理实验研究的方法对芦荟外用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芦荟外用具有抗炎、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促进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以及影响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此外,为了进一步考察芦荟外用清热解毒、生肌敛疮功能,我们在此基础上创制芦荟软膏,并对其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芦荟软膏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60%,经统计分析,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本文首次以中医药理论为依据,以芦荟外用功能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古今大量芦荟及其复方研究文献收集整理,运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建立了芦荟专题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了芦荟方剂的组方结构和配伍规律。结合药效学实验研究和临床疗效观察,对芦荟外用功能与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为芦荟今后的应用研究和新方的创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与深化,教育培训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受独生子女、升学压力、就业竞争压力等各种因素影响,
结合某钢结构工程,对多根杆件相交的采用焊接连接的钢管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由于该节点尺寸较小,节点处应力集中,处于多向受力的复杂应力状态,于是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对
钢格板剪切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弹塑性大变形过程,其主要特点是变形区域非常小、变形力集中,同时还涉及断裂问题。为了更好地研究钢格板剪切机制,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LS-DY
国际法是海洋领土声索的主要依据,历史性权利在海洋法中的地位虽模糊,但也是我国主权声索的重要倚靠。文章通过对韩国有关独岛争端的新近文献的梳理,在国际关系视闽内,以历史性权
从壳聚糖的来源、结构、性质以及壳聚糖纤维的传统制造工艺入手,总结了高强度壳聚糖纤维制备的研究现状,对现阶段壳聚糖纤维的性质与常用纤维进行了分析。从原料入手通过试验
公元前3千纪中叶至前1千纪初期,在中国西北地区和中亚地区陶器上有一种尖顶冠形符号,这种符号在中亚出现较早且渊源有自,而在中国则是稍晚突然出现,故推测很可能存在从西而东的传
传媒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微信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了更好的在高校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各大高校纷纷入驻微信公众平台。开通微信公众号给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新时期,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法院也积极顺应时代发展,
管节点是自升式平台结构关键的部位,同时也是最薄弱的环节,海上平台的事故很多都是由于管节点脆性断裂或疲劳破坏所致。目前对平台空间KK型管节点疲劳研究还比较少,本文结合
19世纪受西方外力的影响,中国开启了一条新型工商业城市的人口城市化道路,它与传统中国的市镇型城市化道路构成近代中国人口城市化的两条路径。囿于时代条件,19世纪中国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