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发射和BP神经网络的钢筋混凝土梁损伤演化分析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zjkghost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各种重大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和安全评估得到学术界、工程界和运营管理部门的广泛关注,无损检测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声发射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非侵入性和在线连续检测等其他常规无损检测技术所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可以进行结构损伤的预警,有效地防止工程结构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负面的社会影响。本文采用SAEU2S集中式多通道USB声发射检测仪采集了试件梁损伤破坏过程的声发射信号,利用相关AE特征参数分析方法和改进的声发射信号评价准则,并结合模式识别技术研究梁在不同荷载水平下的损伤信号特征,发展总结一套结构损伤监测、安全评价以及智能识别损伤信号的方法,为声发射技术服务于工程实际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1)通过声发射特征参数揭示钢筋砼梁的损伤演化过程,具体是研究不同加载周期上升时间(RT)与幅值(DB)关联分布图,观察梁损伤演化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特征。对不同幅值(DB)范围AE信号所占比重进行了研究,发现高幅值信号的增多意味着裂缝的集中出现和发展。同时对上升时间(RT)分布规律及其曲线拟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RT在各个区间的分布成指数函数,拟合精度高均方差接近0.9。随着损伤加剧,函数拟合系数|b|值表现为下降,a值表现为上升,通过上升时间分布指数函数拟合系数的变化可以准确捕捉到钢筋混凝土梁的起裂点。研究表明梁损伤演化与AE参数密切相关。(2)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改进的声发射评价准则,日本无损检测学会(JSNDI)推荐的NDIS-2421定量评定标准,信号强度分析(ISA)技术和声发射特征信号Kurtosis指标具体评价钢筋混凝土梁的损伤演化过程,进一步定性及初步定量评估结构损伤状态和服役情况,判定梁在损伤演化过程中的4个典型失效阶段,确定临界点后进行数据划分,以此建立BP神经网络训练样本数据库。(3)利用模式识别技术中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通过Matlab设计BP网络模型,然后运用样本数据库训练并定型网络结构,从而对梁损伤演化过程中4个典型失效阶段的声发射信号进行智能识别,为检测识别梁的损伤程度,进一步评价结构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矿井建设全面展开,普通法施工西部矿井发生井筒淹水事故后多采用冻结法完成事故井施工;冻结法处理事故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工程技术难题。论文以冻结法施
场地降水导致地面非均匀沉降是建筑事故的主要诱发原因。本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08012)、哈尔滨市青年创新科技研究基金(2008RFOXG058)和哈尔滨南极国际基坑监测研究项目的共同支持下,基于地基应力增量原理,结合实际观测数据,对哈尔滨地区场地降水地表非均匀沉降机理、主要影响参数和计算模型进行了仔细研究,获得了场地降水地表沉降发展的基坑规律。本论文主要对如下内容展开了研究:1.以Bio
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在目前的分析方法中,多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单元法。极限平衡法需要事先假定土坡滑裂面的形状和位置,并且没有考虑
梁柱连接是钢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对整体结构性能非常重要。高强度螺栓端板连接是梁柱连接的常用构造之一,前人对外伸端板连接的研究已较多,对半刚性平齐端板连接的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适宜的建设土地资源稀缺,许多建(构)筑物只能选建于软土区,如何加固处理深厚软土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借鉴振动采油的原理,结合动力排水
高强混凝土在强度、密实性、耐久性、抗变形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在建筑工程上使用高强混凝土不仅能减少材料的用量,而且可以减少结构的自重和增加建筑的使用空间;工程
刚度大、抗扭性能好的闭口U肋加劲板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度钢箱梁斜拉桥和悬索桥等.由于斜拉桥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主梁将承受较大的轴力和较小的弯矩作用,设计中必须考虑结构体系
在工程结构投入使用后,由于受到火灾、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蚀,再加上长期的疲劳荷载,结构本身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随着这些损伤的不断积累,结构会出现巨大的安全隐
水源热泵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技术,在建筑空调节能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重庆市拥有丰富的地表水源(特别是江水源)和良好的水量、水温和水质条
大型复杂结构的施工模拟是现代大型结构设计与施工成型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常规设计只是按照结构最终位形的几何坐标来确定荷载,期间未考虑结构的施工荷载以及结构成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