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人观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上一个重要问题。早在先秦时期,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就开始尝试通过建立某种天人对应关系来解决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所普遍存在的许多基本问题。开启儒、道两家理论渊薮的孔子和老子,作为探讨天人问题的先行者,无疑是先秦诸子中之最具代表者。迄今为止,尽管学术界对二者天人观思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对其本质及价值的探讨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论。因此,笔者认为对孔子和老子天人观思想有进一步探析、阐释的必要。文章正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本文的导入部分,首先述说天人观问题的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然后结合以往研究成果中的一些不足之处,确立本文的写作原则、写作目的、研究方法,并简要介绍论文的结构。第二章是对孔子与老子以前的天人观思想渊源的论述。本章的前两节将分别阐述殷周时期神学化和自然化天人观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及思想局限。第三节第一个层次将分析殷周以来两种天人观渊源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相互关系;第二个层次将详论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孔子和老子天人观思想的影响。第三章是对孔子与老子的“天”、“人”范畴的比较研究。本章的前两节将分别对二者的“天”及“天道”、“人”及“人道”进行比较,说明他们“天”、“人”范畴的不同是其天人观思想具有差异性的基本源头。第三节将对二者的“天”、“人”范畴所据之本体进行比较,探讨他们“天”、“人”范畴的内在差异。第四章是对孔子与老子的天人观本质的比较研究。本章的第一节将对二者的“天道”规律进行比较,分析他们“天”的内在涵义。第二节将对二者关于“人”地位的不同界定进行比较,揭示他们思想中“人”的主体性差别。第三节将对二者的“天人关系”进行比较,探究他们天人关系模式在结构与特点上的异同。第五章是对孔子与老子的天人观价值的比较研究。本章的第一节将对二者天人观的直接价值进行比较,探析他们关于人性论的认识和表述。第二节将对二者天人观的终极价值进行比较,把握他们道德学说的思想内核。第三节将对他们不同天人观视野下形成的两种人生追求及其历史和时代价值进行比较论述。第六章是全文的总结和深化部分,以与前面的内容相互呼应,总括全文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