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态,它凭借着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艺术形象常给人带来独特的审美享受。在历史上寓言也具有悠久的教育传统,尤其是在人类自我意识觉醒时期它曾扮演了重要的启蒙角色。但在我国现当代基础语文教育中,寓言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有逐渐边缘化的倾向,在研究领域也少见专门整合寓言与语文课程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将从教育角度审视寓言在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现状,通过运用心理学、文艺学、课程论原理等多方面理论探讨寓言在基础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本论文拟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基础章节,通过对寓言这种文体发展历史的梳理以及与相关概念的辨析来试图探寻寓言的本质特征。根据寓言的特征论文将在第一章的后半部分回顾其在人类教育史上的悠久历史。这一章对寓言本身的探讨和梳理将为全文的研究奠定事实与历史的基础。第二部分是本文论证的重点,在继承上一章分析寓言本质特性的基础上,将视角集中在语文教育领域。对寓言说理性、艺术性以及隐喻性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重点阐释,分别运用经验本位主义、接受美学以及隐喻认知学说等跨学科理论论证寓言在构建与转换学生道德经验视界、丰富学生审美体验和训练学生逻辑能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表明寓言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第三部分则通过对现行语文课程中寓言利用状况的审视,反思了寓言在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在第四部分阐释了如何在语文基础教育中利用和开发寓言的问题,从心理接受理论到思维锻炼方式以及课堂内外的不同教学策略等四个方向,对寓言教学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改善建议。在研究方法上本论文主要有采用定性研究法、交叉研究法和文献法等方法。寓言可供选择的研究视角很广,定性研究法主要运用归纳、分析和抽象概括抓住寓言“质”的方面,从而深入认识寓言在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至于交叉研究法则是在论证重点问题时,通过介入相关几种学科理论,使文章在论证寓言的教育功用时能有一个相对立体的论证模式。文献法的运用则是广泛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本文在回顾寓言发展历史与梳理一些文学阅读概念时多用此种方法。总体来说,通过三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论文由表及里的对寓言的课程价值给予详细阐释并探讨寓言在语文教学中的利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