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思想的演变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8964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中山既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革命的最早实践者和领导者。深入研究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对于科学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起源与发展,特别是科学把握迄今依然处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包围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建设问题,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但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与演变。关于这一问题,学术界不少人认为孙中山最初是汉民族主义(种族民族主义)者,或至多是从汉民族主义(种族民族主义)转向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主义者,而对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历史背景缺少深入研究,这无疑干扰了人们对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因此,本文以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思想的演变历程为核心研究线索,从整体上采取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研究方法,辅以文献法以及政治学与历史学研究方法,界定了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思想的基本含义,分析了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思想形成的现实背景和理论渊源,梳理了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思想由汉民族主义到“五族共和”、再由“五族共和”到“大中华民族主义”的发展与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论文归纳总结出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思想演变的特点。文章认为,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思想的演变是具体的、历史的,在其最初形成时,不能忽视汉民族主义是在满清政府长期政治高压下最直接和最有凝聚力的政治动员口号,也不能忽视当时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革命实践与中国人理解近代西方民族与民族主义概念的初级性。实际上,欧洲近代民族(nation)概念最初经由日本传入中国,就是种族的含义,强调共同的祖先、地域、语言和文化等原生性因素对于凝聚族群力量以建立近代主权国家(即民族国家)的作用,这对孙中山最初汉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随着中国人对近代民族概念理解的不断加深,特别是孙中山游历欧美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改良派”提出“中华民族”概念之后,孙中山对近代民族概念所具有的超越种族、地域、语言和文化等原生性因素而建立统一的国民政治共同体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对孙中山汉民族主义思想转向“五族共和”思想,并进而转向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中华民族主义”思想,产生了根本性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坚决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立场和鼎力帮助,也对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摆脱帝国主义羁绊,转向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大中华民族主义”发挥了关键作用。所有这些具体的历史演进,都彰显了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思想由汉民族主义转向“大中华民族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其他文献
液压锥阀因结构简单、密封性好、通流能力强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各类液压系统中。然而,“阀芯-弹簧”的质量系统稳定性差,从而会引起液压系统压力波动的现象,当液压系统发生扰
近年来,基于过一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活化的高级氧化技术由于其能生成具有强氧化能力的活性物种而备受关注。碱活化PMS是一种新兴的活化方式,该方法能利用碱性废水本
本翻译实践报告以美国作家罗伯特·牛顿·派克(Robert Newton Pack)的作品《没有猪儿被宰杀的一天》(A Day No Pigs Would Die)前三章作为翻译材料,在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探讨
随着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发展,海上公路项目日趋增多,建设能够满足加强岛屿间交通联系,完善道路网和中心城区道路网布局,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需要,对加快建
NH3是一种典型的气态污染物,危害着社会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另一方面,NH3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而NH3的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对废氨回收利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
近年来,随着能源短缺和气候变暖等能源环境问题,政府和车企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全球的电动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电网无序充放电,将影响配电网的电能质量和
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经济改革思想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凋敝,民不聊生。面对内忧外患,经济改革主张多围绕对“国富”与“民强”的诉求而展开,对西方器物之学以及各项制度的学习,成为实现这一诉求的重要手段。王之春是晚清时期著名洋务思想家、政治家,他不仅在晚清时期对外关系研究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他的经济改革思想于时局而言亦不容小觑。目前学界对王之春的研究多集中在政治、外交、文化领域,对其经济改革思想研究缺
对流动的认识深刻影响今天的航空、桥梁和工业设计。壁面剪切力的测量是流体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认识流动、减小阻力的关键。本文对一种新型的利用刀锋支撑的通过浮
有轨电车作为城市地铁等快速轨道交通的补充,在中国许多城市应用广泛。目前有轨电车信号协调控制大多是基于单一直线路径有轨电车的干线控制,缺乏对包含转弯的多线有轨电车、社会车辆等多路径情况的考虑,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包含各种转弯的多路径有轨电车网络势必成为趋势。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研究内容如下:在实地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标定有轨电车长度、宽度等车辆特征与行驶速度、加速度、减速度、停靠时间等机
通过电催化过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或低碳燃料,不仅可以解决日趋严峻的能源问题,还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