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但耕地资源相对紧缺,投入化肥是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以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化肥作为重要的投入要素,对我国粮食产量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当前我国农户肥料施用过量、施用方式不合理现象非常普遍,引发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品质下降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土地保护性投入,尤其是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的投入对于遏制化肥滥用带来的土地资源退化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自2004年始推广工作开展十余年,到目前为止,该项技术已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取得了一定成就,2016年我国农用化肥用量自上世纪70年代(1974年)以来首次实现负增长。但从整体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示范效应大于推广效应的困境,如何破解配方肥下地“最后一公里”瓶颈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测土配方肥推广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农户的接受度不高,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小农户的农业生产主体地位正逐步被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替代。区别于小农户,家庭农场通过租赁、转让、互换等流转方式获得土地进行规模经营,其土地经营权的期限由租约确定,而租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家庭农场的存续期。一方面,家庭农场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能提高测土配方肥的推广效率,另一方面,家庭农场存续期的短期化会加剧农业生产的短期利益最大化,影响土地的保护性投入。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经工商登记批准认定的家庭农场共有13.9万个,在新形势下,关注家庭农场是否愿意采用测土配方技术,是当前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本文选题正是基于以上背景,以测土配方肥的采纳作为家庭农场的土地保护性投入指标,以农户行为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构建农户模型,结合相关文献综述的结果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可能影响家庭农场存续期以及家庭农场土地保护性投入的因素。然后利用江苏省与安徽省的实地调研数据,首先构建IV-2SLS模型定量研究家庭农场土地租约期限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Heckman两阶段法探究家庭农场存续期对其土地保护性投入行为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农场户主年龄、是否加入了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流转土地租金以及地区变量对家庭农场的土地租约期限有显著影响;(2)家庭农场存续期、户主年龄、专业合作社、对测土配方肥的认知程度以及本村化肥店数量会显著影响家庭农场是否采纳测土配方肥;(3)家庭农场存续期、户主年龄、承包地面积、专业合作社以及对测土配方肥的认知程度会显著影响家庭农场测土配方肥的采纳强度。因此,家庭农场的存续期对土地保护性投入存在正向影响。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加快培育青年农场主,发展壮大职业农民队伍;进一步加强农业合作社农技服务功能,完善以合作社为主体的推广方式;定期组织测土配方施肥培训,提高农户对测土配方肥的正确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