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中形容词为数众多,其比较级的两种构成形式——综合式和分析式在语言应用中被广泛使用。传统语法理论一般认为音节数量的多少是决定一个形容词应该采取哪种比较级形式的决定因素。然而,通过对英语形容词比较级形式的观察可以发现,同是双音节形容词,以-y,-le,-ow,-ure等结尾的采取综合式,而以-ful,-less,-ive,-ing,-ed,-ous等结尾的双音节形容词却采用分析式;此外,有一些双音节形容词既可以选取综合式也可以选择分析式,如friendlier和more friendly;而有一些形容词在变为比较级时,则采取了不规则变化形式,如good-better。另外,有一些双音节形容词采取综合式形式来构成比较级,当在该形容词前附上否定前缀un-时,新构成的三音节形容词依然采用综合式形式,如unhappy-unhappier。由此可见,按照音节数量去分析形容词比较级构成方式的分析方法并不完善,这违背了二分法原则,音节数量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鉴于此,本文在分布形态学理论框架下,遵循词法句法同构的思想,从词的内部结构出发,对英语形容词比较级词形变化进行研究。对传统语法规定所无法解释的上述特殊现象进行统一的解释,进而归纳出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综合式和分析式两者之间的选择。通过研究发现,在综合式形式的生成机制中,该形容词的比较级结构通常具有两层层级,且该形容词为词根循环;然而,在分析式形式的生成机制中,该结构至少具有三层层级,且该形容词为外循环。以-y,-le,-ow结尾的这类双音节词和以-ful,-less,-ish这类结尾的双音节词具有不同的层级结构,结构差异导致了其比较级形式的差异。事实上,不规则变化形容词本质上也是由词根直接生成的,只是在变为比较级时经历了词根变化。针对部分双音节形容词存在两种比较级形式交替使用的现象,经分析发现,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两种形式的交替。此外,在像unhappy这类形容词中,un-只是一个小品词,不影响该形容词比较级形式的构成。综上,本文为比较级形式规定的解释找到了依据,我们不能简单地按照音节数量来规定其比较级形式,而要从词的内部结构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