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语文教学深深植根于这片广袤的文化沃土上。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汇集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儒家经典选文,深入挖掘其中具有普世价值和现代意蕴的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仁爱教育是以弘扬儒家仁爱思想为目的的道德教育,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与价值追求,为当今社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导向功能。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儒家经典选文教学与仁爱教育相结合,是新时代弘扬儒家优秀文化的创新探索,对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文化价值。全文可分为绪论和正文两部分。绪论包括研究缘起、研究意义、核心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正文包括三章。第一章对儒家经典选文和仁爱教育进行了介绍。首先,阐明了初中儒家经典选文的文本价值。其次,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儒家经典选文进行了梳理,分析了选文篇目和编排的特点。再次,概括归纳了选文中所包含的仁爱教育内容。最后,总结了初中儒家经典选文与仁爱教育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统一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儒家经典选文教学是渗透仁爱教育的重要手段。第二章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以北京市J中学为研究对象,对学校的基本情况、教师对儒家经典选文和仁爱教育的态度、儒家经典选文的教学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在儒家经典选文教学中渗透仁爱教育出现的问题:第一,教学目标没有对仁爱教育提出明确要求;第二,教学内容脱离学生践行仁爱教育的实际;第三,教学方法较单一,对仁爱精神的解读欠细致;第四,教学评价随意性大,难以科学考察仁爱素质。第三章针对J中学在儒家经典选文教学中渗透仁爱教育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教学目标的建议:深挖课文主旨,突出有关仁爱精神的目标;细化目标描述,明确仁爱教育的具体任务。教学内容的建议:立足教材,挖掘仁爱教育资源;古为今用,取舍仁爱教育内容;回归现实,开展仁爱教育活动。教学方法的建议:重视诵读,搭建仁爱教育桥梁;调动感官,感受仁爱教育内涵;角色扮演,创设仁爱教育情境。教学评价的建议:家校评价相结合,拓展仁爱素质评价主体;重视形成性评价,贯穿仁爱素质评价全程;重视差异化评价,突显仁爱素质评价个性。总之,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J中学在儒家经典选文教学中渗透仁爱教育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这不仅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语文教学研究,为教师拓宽了儒家经典选文的教学思路,而且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弘扬社会主流思想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