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在仰卧位时正常肺实质的血流灌注特征。第二部分探讨周围型肺癌对瘤周肺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的影响及临床意义。第一部分正常肺实质的血流灌注特征目的:利用造影剂首过CT灌注(CT perfusion imaging,CTP)扫描技术评价屏气状态下正常肺实质的血流灌注参数及其是否受重力因素的影响。方法共收集我院77例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其中左肺38例,右肺39例,根据CT灌注扫描前获得的定位像,将肺组织分为上肺野、中肺野及下肺野三个区:再将每个区分为腹侧、腋侧和背侧。以无肺结节的一侧肺作为正常肺。以结节为中心对选定层面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应用GE ADW4.3工作站的Perfusion3-bodytumor软件对正常肺的肺组织血流灌注参数进行分析,将所扫描层面的胸膜下1cm处为感兴趣区,对77例健侧肺组织上、中、下肺野的腹侧、腋侧、背侧分别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等血流灌注参数。对每个肺野的腹侧、腋侧、背侧进行比较,再对不同肺野的腹侧、腋侧、背侧进行比较,评价重力因素对其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选用LSD检验。结果正常人局部肺血流分布状态在仰卧位时,健侧肺组织上、中、下肺野所有腹侧BV值均低于背侧,腋侧BV值低于背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肺组织不同肺野的腹侧、腋侧、背侧血流灌注参数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可用于评价肺血流分布状态,正常人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其血流灌注量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第二部分周围型肺癌对瘤周肺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的影响及临床意义目的:利用造影剂首过CT灌注(CT perfusion imaging,CTP)扫描技术评价周围型肺癌对瘤周肺实质的血流灌注参数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7例确诊为周围型肺癌且未经任何治疗的患者,其中左侧周围型肺癌25例,右侧周围型肺癌22例,根据CT灌注扫描前获得的定位像,以肿瘤为中心对选定层面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应用GE ADW4.3工作站的Perfusion3-body tumor软件对肺组织血流灌注参数进行分析比较,对4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瘤周纵膈侧和远侧肺组织与健侧相应区域肺组织的分别测量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等血流灌注参数。评价瘤周纵膈侧和远侧肺组织与健侧相应区域肺组织的灌注参数有无差异。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周围型肺癌癌周肺实质的BV、PS值在两个区域灌注均低于健肺肺组织的灌注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可用于评价肺血流状态,周围型肺癌癌周肺实质存在显著的血流灌注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