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完美统一的作品——走近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评论家说《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战争小说,然而这本书的意义显而易见超越了战争的范畴.海勒的着眼点并不在战争本身,他只想通过一种荒诞离奇的战争形式来描绘他眼中的美国社会.一大群怪异之人生活在一个完全疯狂的战争世界中.当所有服役的军人都处于受捉弄,受摧残,进退维谷而又无法摆脱的境地(即第二十二条军规)时,约瑟连不断坚持竭力摆脱这一切,而且勇于同不公正的军事官僚权威进行抗争直到他最后逃亡瑞典.因此,在表面疯狂的战争画面下面隐藏着作者对于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状态以及生存意义的深层思索.这就是这该书的意义所在.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现已普遍被称作是二战后由美国人创作的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虽然没有传统小说中人物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然而只有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才能保持它永久的成功与流行.如今,甚至连这一术语本身也已进入美国词汇而被收入许多字典当中,来表示遭遇荒谬的官僚障碍时所表现的困惑以及进退两难之境.该论文试图通过它复杂的主题,混乱无序的结构以及新鲜的文体风格来说明这是一部完美统一的作品.它包括六章.第一章,引言;第二章,不同层面的主题;第三章,结构形式;第四章,文体风格;第五章,术语"第二十二条军规";第六章,结论.第一章概略地描述了《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文学地位,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生平.我们都知道每一部优秀的小说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它的时代背景,《第二十二条军规》也不例外.二战,战后的经济繁荣,冷战,甚至麦卡锡主义共同铸成了一部伟大的作品.这样一部看起来荒诞而又虚幻的故事实际上与海勒的经历及五、六十年代的局势息息相关的.如果我们说《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荒诞小说,那是因为在一个暴富、超级大国盛行的年代,美国社会本身已变得越来越荒诞离奇.战后的美国已成了一个物质主义泛滥的社会,一个"群体孤独"的社会.传统价值观念与社会秩序的破灭使得人们开始思索他们存在的价值,就象约瑟连竭力地逃脱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束缚.第二章,作者从三个角度论述《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题:个人方面,社会方面与道德方面.从个人方面看,这部小说的主题是逃避,反抗,保持个性以及寻求生活的意义等等.从社会方面看,它是一部讽刺小说.海勒无情地暴露了美军中尔虞我诈、腐化堕落以及发战争财的种种丑恶现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战争期间的荒谬图景.从道德方面看,海勒似乎想向人们说明战争是不道德的,荒谬的,战争腐蚀人心并制造混乱,使那些利欲熏心的当权者有利可图,完全丧失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在这样一个世界中,许多人都陷入了道德的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或者说是道德的疯狂之中.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结构好象与它的内容同等重要.第三章详细阐明了这部小说的结构形式.在表面混乱迷惑的结构之下隐藏着海勒对整个故事的有意安排,为的是使这部小说的结构能够与混乱复杂的内容相统一,来共同与无序的美国官僚权威抗衡.从一开始幽默的语调逐渐变得绝望野蛮,海勒在这部小说中运用的语调结构也是他用来加强黑色幽默效果的一个明显的结构特点.另一个结构形式是重复结构,每一次重复都增加许多细节,揭露更多可怕的情节,直到最后一个场景,海勒的全部用意才完全展现在我们面前.多层面的结构形式,隐蔽但又基本一致的时间表,循环出现的人物,重复不断的场景,变化的语调结构构成了令人称奇的结构基础.这部小说主题与结构的有机结合是它的一大特色.第四章主要通过海勒对语言及黑色幽默的运用来说明这本书的文体风格.海勒是一位艺术大师.当你走进《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世界,就好象是进入了一个多彩的词汇的世界,进入了一片句式各异的海洋.也有评论家说这本书玩得是语言游戏.但对海勒来说,只有复杂多变的语言以及黑色幽默才能充分表现它的主题.黑色幽默是一种绝望的幽默,是充满泪花的微笑.荒诞的世界产生了荒诞的反映而且也需要荒诞的手法来揭露它.只有黑色幽默能够完全表现这样一个病态疯狂的世界. 第五章涉及的是"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一术语本身.现在"第二十二条军规"已世人皆知,并且也已进入美国人的日常生活用语当中.在这部小说里,它只是空军规定中的一条即:你应该按照上级命令去做.然而它却逐渐成了表达遭遇荒谬的官僚体制障碍时进退维谷的带名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它指一种无法摆脱的两难之境.最后一章是对整篇论文的总结,主要是关于这部作品的特色及缺憾等.当你第一次读这部小说时,你会纳闷海勒的重心是放在它的内容上还是放在它的结构或风格上.但当你再读一遍时,你才会恍然大悟海勒的独具匠心:只有复杂的内容才需要灵活多变的结构风格,相反,也只有丰富多彩的结构形式才能展现混乱的内容.总之,一句话,《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完美统一的艺术作品.
其他文献
2016年4月25日至27日,由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以下简称亚广联)主办,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2016亚洲广播大会在中国北京举行。这是近年来我国首次以“中国广播电视机构
被动句这一语言现象在日语和汉语中都存在,并被广泛应用着.两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有着怎样的对应关系?怎样将其异同点应用于教授法来指导以
本文对马克·吐温的作品及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理想主义与悲观主义是马克·吐温作品中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两个因素在马克·吐温的作品中呈现出一个成反比的变化的趋势,即理
4月19日,福建省质监局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部署视频会议.省质监局党组书记施文在动员讲话中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开展“两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对各种人和事发表看法;发表相同或不同意见是人类语言的基本功能之一。人们认为发表不同意见原本就是一种不礼貌的言语行为,它可能会伤害他人的感情,造成
库尔特·冯内古特(1922-)是美国后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身负黑色幽默作家和后现代主义作家等诸多美名。1969年他的代表作《五号屠场》一经问世,就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
对低速常压逆转乳化法制备造纸用阳离子分散松香乳液的条件进行探讨,并对所得的产品性能及施胶效果进行测定。最适宜的乳化条件为:乳化剂用量为松香用量的10%、助乳化剂用量
针对冷冲模高速钢刀具的处理和实际应用,介绍渗硼、物理气相沉积、离子注入、多元共渗工艺方法的特点和延长工模具寿命的效果。
以硬脂酸和乙二醇为原料,采用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合成乙二醇单硬脂酸酯.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n(硬脂酸):n(乙二醇):n(对甲苯磺酸)=1:3:0.
本文从已知通达未知的推理桥梁,对隐喻的认知进行了研究。文章从认知研究的角度,回顾评述了主要的传统隐喻理论和当代隐喻理论,分析讨论了概念隐喻及其类型,并对隐喻的认知基础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