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和Ce对Co-8.8Al-9.8W-2Ta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fsafds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o-Al-W高温合金是由L12结构γ′-Co3(Al,W)相强化的新型钴基高温合金,Co-Al-W合金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与抗氧化性能。与镍基高温合金通过反相畴界强化不同,钴基高温合金强化方式是共格强化,其强化相和基体相错配度接近1%,变形能力较差,成为Co-Al-W合金研究的方向之一,B元素可以有效提高合金的韧性,Ce元素是较好的晶界强化元素,可以有效提高晶界强度,抑制晶界脆断。本文基于课题组前期对Co-8.8Al-9.8W高温合金的研究,在Co-8.8Al-9.8W与Co-8.8Al-9.8W-2Ta合金微观组织中发现,Ta元素有效提高合金强化相体积分数,但是Ta会促进合金有害二次相析出。添加合金化元素Ta有效提升合金最大抗压强度和延伸率,改变合金的断裂方式,但无法改变合金脆性断裂的本质。因此,以Co-8.8Al-9.8W-2Ta合金为基体,通过B元素和Ce元素微合金化,制备微合金化元素含量在0.1~0.8 at.%的八种合金,经过1300°C固溶处理和900°C时效处理,对合金微观组织、元素分布、二次相和显微硬度进行分析,为合金的下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研究发现,B和Ce元素对合金强化相形状和体积分数没有明显影响,主要影响合金晶界处析出的有害二次相,其中Ce元素对二次相Co3W的体积分数没有明显影响,其晶界处二次相分布与2Ta合金相同,但二次相形状出现球化现象;B元素对合金二次相的种类和体积分数均有影响,合金时效处理后二次相主要有Co3W和Co7W6,随着B含量的增加,合金晶界区域有害二次相体积分数减少,晶界区域没有基体相析出。电子探针显微分析表明Ce元素均匀分布于合金中、B元素主要分布在晶界区域二次相中,部分Ce原子形成化合物Ce2Co17和Al2Ce2Co15,部分B原子形成Co W2B2。显微硬度实验表明:相比于基体Co-8.8Al-9.8W-2Ta合金,微合金化后合金显微硬度均有明显提升。其中在添加含Ce合金显微硬度随着Ce含量的上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0.4Ce合金显微硬度达到最高;而含B合金显微硬度随着B含量的上升逐渐下降。考虑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B元素添加应该在0.1at.%左右,Ce元素含量应该在0.4 at.%。
其他文献
在现代工业中,轻量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而轻质材料的使用是轻量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塑料具有质量轻、耐蚀性高和力学性能良好等优点,因此,研究塑料与金属材料之间的连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铝合金是金属材料中质量较轻的一种材料。目前,铝合金和塑料连接方法主要有螺栓连接、铆接、胶接、注塑连接和焊接。螺栓连接和铆接的孔洞易产生应力集中;胶接界面的抗冲击和剥离强度较低;注塑连接强度有限;焊接自动化程度高。其中,
活性钨极氩弧焊(A-TIG)是一种特殊的TIG焊接方法,该方法具有大幅增加焊缝熔深、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焊缝成形的突出优势。在工业生产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当前对于熔深增加机理缺乏统一认识,限制了其在工业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目前科研工作者对熔深增加机理普遍所接受的理论为:电弧收缩理论和表面张力改变理论,但研究结果却存在很大差异。电弧收缩理论主要通过电弧形态和数值模拟来研究,研究结果受实验设备和模型
本文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块体非晶合金试样,首先以Zr-Cu-Ni-Al-Y合金体系为研究对象,设计合金成分为(Zr0.6336Cu0.1452Ni(0.1012Al0.12100-XYx(x=0,0.2,0.5,0.6,1,1.2,1.5,2,3 at.%)。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硬度仪以及电化学工作站研究分析稀土Y对Zr基块体非晶合金热
纳米晶金属材料结构失稳是限制其实际应用的突出瓶颈。目前,为了提高纳米晶金属材料的稳定性,一般是通过合金化方法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实现对晶界迁移的抑制。合金化方法虽可以有效地提升纳米晶金属的稳定性,但是与基体相异的溶质元素难免会影响基体本身的性能。此外,合金化方法对于纳米晶纯金属而言并不适用。所以,在不依赖或者少依赖合金元素的前提下,抑制晶界迁移,提升纳米晶金属材料稳定性亟需探索新的途径。基于此
根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特高压输电、城际高铁及轨道交通发展成为首要目标。作为导电性能最好的铜金属强度不足,合金化又使纯铜电导率下降严重,为探寻强度与电导率的匹配,本课题以Cu0.4Cr0.3Zr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室温及液氮环境进行不同路径ECAP,变形后合金在450℃下时效不同时长。运用OM、XRD、EDS、SEM、EBSD及显微硬度测量等技术对不同状态下合金的性能进行表征,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合
桥梁作为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服役至关重要。随着交通荷载的持续增加,大多桥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有些损伤直接影响运营安全。近年来,桥梁安全事故频发,不仅造成大量生命财产损失,也引起了社会恐慌,因此,开展桥梁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的研究尤为迫切重要。本文基于目前桥梁损伤识别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影响线为切入点,提出利用对称测点的位移和转角影响线差值及其差值曲率作为损伤识别
非晶合金原子排布呈现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的特殊结构,其内部不存在晶界、位错等微观缺陷,从而使这类材料拥有一些优异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人们对在海洋环境中服役装备的耐腐蚀性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寻找并探索一些新型的耐腐蚀性替代材料成为必要。非晶合金具有较高强度、硬度以及耐腐蚀性在海洋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具有较高断裂韧性和较大玻璃形成能力的Zr基非晶合金,研究其在模拟海水
镁合金因其低密度,高比强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汽车轻量化、航空航天和医疗装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因其平衡电位较低,化学活性高,极易与第二相形成电偶腐蚀,从而显著降低合金的耐蚀性,这也极大的限制了工程化应用。表面改性技术可通过减小合金晶粒尺寸,改善第二相性质(形貌、尺寸、数量和分布),提高合金的腐蚀及力学性能。因此,本文制备了铸态Mg-12Dy-1.1Ni(wt.%)合金,分别通过微束等离
我国低等级公路里程数长,路面开裂、沉陷等结构性破损严重,这些公路往往没有可供分流交通的其它道路,因而,路面维修养护不能长时间中断交通,找一种成本较低,能快速通车的路面养护材料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天然砂砾来源丰富、价格低廉,通常在其中掺加一定数量的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材料用作低等级公路路面基层、底基层的维修养护材料。基于硫铝酸盐水泥快硬早强、凝结时间短、抗冻、环境适应性广等特点,在快速修补工程
随着我国桥梁老化问题日益突出,桥梁损伤识别和健康监测已经成为未来桥梁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结构振动特性和智能算法等理论的损伤识别方法已经得到很大的进展,但是,桥梁的损伤识别仍然存在很多难点,如实测完备信息获取难度大,环境噪声影响大,结构损伤程度定量分析难等困难。所以本文基于前人研究和结构损伤识别现状,结合信息熵,模态应变能和智能算法理论的优势进行了结构损伤定位分析与定量分析,相关研究如下:(1)对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