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f.Prevemalis)是我国优良散生笋用竹种,原产浙江临安、安吉、余杭一带,现已在南方多省得到规模化推广栽培。雨城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于2009年首次引种雷竹并开展相关生产示范。近年来,对于川西雷竹笋用林高产栽培与覆盖增温提早出笋及配套措施的探索日趋完善,但通过施用微肥来进一步提高竹笋产量与品质的研究仍较欠缺。外源施锌可以促进毛竹笋芽分化从而提高产量,同为刚竹属的雷竹也是优良散生竹种,能否通过使用锌肥提高雷竹笋产量值得期待。另外,富硒食品备受人们青睐,利用富硒肥对植物强化硒已被证明是一种安全、低成本、高效方便的富硒手段,前期研究发现雷竹具有一定的富硒能力,因此,可通过使用硒肥提高竹笋中硒含量,进而在四川省打造富硒竹笋的品牌。为此,本研究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春笋冬出覆盖措施雷竹林下进行了6个不同浓度锌肥与相同浓度的注射施硒肥的配合施用处理,其中硒肥时间为2016年10月10日,锌肥施肥时间为同年10月25日,施肥间隔15天,各施肥处理编号为Zn0、Zn1、Zn2、Zn3、Zn4、Zn5,其中Zn0处理为单施硒肥(亚硒酸钠2mg/ml×20毫升/株),Zn1-Zn5处理编号按照锌肥(ZnSO4)浓度由低到高,分别为5、10、15、20、25kg/hm2的锌肥与硒肥配合施用,以探究锌硒配施对覆盖条件下雷竹笋产量与品质的短期影响,以及土壤中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与土壤全硒分对其的响应。结果如下:(1)雷竹笋具有一定的富硒能力,其中Zn0处理竹笋中Se含量显著高于Zn1-Zn5处理(p<0.05),且竹笋中硒含量随着锌肥浓度的提高而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说明锌肥的施入会抑制竹笋对硒的吸收,且随着锌浓度的提高,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减弱。Zn0处理中竹笋N含量显著高于Zn1-Zn5处理(p<0.05),说明是用硒肥有利于竹笋中N含量的提高,Zn3和Zn4处理对笋中P含量富集优于Zn0处理与CK,说明锌肥浓度在15-20kg/hm2范围时是有利竹笋P含量的提高,Zn2至Zn5处理显著提高竹笋Zn含量(p<0.05),说明锌肥浓度在10-25kg/hm2范围时有利于竹笋锌的富集。(2)各施肥处理均提高雷竹笋产量,锌硒配施(Zn1-Zn5)优于单施硒肥(Zn0),过高浓度锌肥对竹笋产量产生抑制作用,Zn3处理即锌肥浓度为15kg/hm2与硒肥配合使用时增产效果最好,较CK提高了45.78%。对于竹笋品质方面的影响为,各施肥处理降低了竹笋纤维素与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蛋白质与脂肪含量,说明锌硒的施用在增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竹笋品质。(3)各处理对竹笋中重金属的影响表现为,所有施肥处理均降低了竹笋中的铅含量,Zn0处理提高了竹笋中的铜含量,而Zn1-Zn5处理则降低了竹笋中的铜含量。对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重金属含量与农药残留物含量均未超出标准。说明施肥处理下的雷竹笋是安全可食用的。(4)所有处理都会显著提高土壤中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与土壤全硒的含量(p<0.05)。其中对于水解性氮含量的影响锌硒配施处理(Zn1-Zn5)显著高与单施硒肥处理(Zn0)(p<0.05),对有效磷含量的影响单施硒肥(Zn0)处理显著高于锌硒配施(Zn1-Zn5)处理(p<0.05),对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则表现为随着锌肥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Zn2处理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单施硒肥的Zn0处理(p<0.05),对有效锌含量的影响为Zn3、Zn4和Zn5处理显著高于其它Zn1、Zn2与Zn0处理。土壤全硒则表现为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在Zn2处理时各指标含量达到最高,说明Zn2处理可以最大程度的激活土壤中的速效养分,有效维持雷竹林地养分平衡。综上,本实验所设置的施肥处理在提高雷竹笋产量与品质的同时,也显著的增加了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补充了雷竹在大量出笋过程中对土壤养分的消耗,有效的维持了雷竹林地土壤养分平衡,为笋用雷竹林可持续经营养分补给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Zn2(10kg/hm2)处理后的雷竹林地土壤速效养分释放量在所有处理中表现最优,土壤速效养分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激活;Zn3(15kg/hm2)处理竹笋产量最高;Zn0(单施硒肥)处理竹笋硒含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