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子对稻曲病发病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fani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 (Cooke)Tak)是一种世界性的水稻穗部病害。1878年Cooke首次在印度发现稻曲病,随后稻曲病在世界范围内陆续被报道。现今稻曲病已经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等世界各水稻栽培区,其中危害严重的国家有印度、菲律宾、日本和中国。稻曲病不仅造成水稻减产,同时稻曲病菌产生的毒素对人畜有较强的致畸性。目前,世界各国对稻曲病的研究还很有限。本试验从环境因子入手,主要通过研究环境因子和栽培方式对稻曲病发病的影响,从而为农业生产防治稻曲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试验内容主要如下:1.选择稻曲病发病严重的田块作为试验田,根据实际生产中的密度、氮肥施用量和播期,分别设计了三个种植密度(低,中,高),分别为正常密度的0.5倍,正常密度和正常密度的1.5倍;三个氮肥水平(低,中,高),施用氮肥量分别为8kg/亩、15kg/亩和25kg/亩;和三个播种时期(早、中、晚),三个播期之间各差一周。水稻完熟后,选取不同处理水平下病穗率。结果三个播期的病穗率分别为:8.15%、5.93%、2.1%;三个密度的病穗率分别为:5.28%、6.26%和4.64%;三个肥力水平下的病穗率分别为:6.14%、6.04%和4.00%。表明适当增加水稻种植密度和分蘖期增施氮肥不会加重稻曲病的发生,晚稻适当延迟播期不会加重稻曲病的发生。2.监控稻曲病发生的气象因子。稻曲病的发生与其所在地域的环境因子密切相关,低温高湿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本课题在发病较重的地区进行试验,对大田中的环境因子进行跟踪记录后,环境因子对稻曲病影响得到如下结论:水稻从孕穗期到其后的一个月时间内,日平均温度在20℃-30℃,日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并且破口期阴雨天气能明显加重稻曲病的危害程度。3.接种条件研究。通过在大田水稻孕穗期接种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液,监测不同时期接种后的环境条件,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接种效果,初步明确影响稻曲病发生的环境因子。随后在温室进行人工接种,控制温度为27℃和相对湿度80%以上,选取不同的菌株,进行接种,接种水稻品种为田间试验相同感病品种晚籼98,发病率均能达到80%以上。温度在25℃-30℃之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上,为稻曲病发生的最佳温湿度条件。
其他文献
为了解汉中茶区不同品种茶叶的营养成分,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对南郑县、镇巴县目前种植的五种茶树品种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共检测出31种氨基酸,总含量(以干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输卵管积水造口术后的妊娠结局来评价其治疗效果,并探寻影响术后妊娠结局的某些可能因素。方法:选取118例输卵管积水患者,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组:(1)将72例双侧输
本文从时间序列分析的角度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在海量数据处理中的优势,将时间序列模型与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提出了"ARIMA-Bernstein"组合预测模型,在原油价格预测的算法改进上
“长作业”是教材知识的课外延伸,是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综合性的作业。“长作业”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力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用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
证人制度中既包括证人出庭作证的制度,也包括保障证人基本权利的制度,这两种制度本应当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受到我国长期以来的注重打击犯罪的法律政策的深刻影响,人
背景和目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以软骨进行性退变和软骨下骨重塑为主要特点,是力学和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下软骨细胞、细胞外基
在陇东地区平均4.6口人的农户中,饲养幼龄牛0.8头,青年牛1头,成年牛1.25头,猪0.74口,鸡5.81只,在粪尿垫科比人为1:1、牛为1:4、猪为1:2的情况下,年有机肥蓄积量为:有机质2821kg,氮肥159kg,磷肥125kg,钾肥1098kg。有机肥养分保存程度为:有机质
本文以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科学界定为基点,发掘现代中国的深层次意识形态,即现实存在的"经济增长"意识形态后,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分析其源起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对其的解毒
现代农业示范区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组织形式,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农业部也下发相关文件,表明要努力把示范区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该文简要介绍了动车组视频监控系统原理和应用现状,通过介绍动车组视频监控系统的视频监控服务器、车厢摄像机、弓网监控摄像机、监控屏等主要设备的配置和参数,阐述了动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