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竞技武术运动技术水平较高,在国际国内大赛中曾多次夺得冠军,高校是我国培养高水平武术运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高校武术运动队的人才培养及其竞技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竞技武术人才质量。通过对江苏省高校武术运动队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进一步努力地促进高校武术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也是江苏省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高校武术运动队的开展现状、运动员训练年限与运动等级、运动技术水平、教练员的素质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影响高校武术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对提高江苏省高校武术运动技术水平提供可行建议。研究结果如下:⑴江苏省高校拥有一支武术训练水平较高和运动技术水平较高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队伍,具有良好的训练条件和具备培养优秀武术人才的优势。但江苏省高水平运动员过于集中于苏州大学,提高江苏省整体水平还需进一步努力;⑵江苏省高校武术教练员队伍呈年轻而有活力。但多数为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已占一小部分,职称结构合理,但武术教练员的科研能力较差;⑶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高校武术高水平学生组金牌由苏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扬州大学包揽;普通学生组金牌由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盐城工学院包揽。全省参赛的高校偏少,这难以促进江苏省武术运动的快速发展;⑷江苏省高校武术参赛的运动队多数采用赛前集中训练模式,训练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运动员的运动等级水平整体偏低,运动员参加运动队训练的主要动因较正确:提高自己的运动技术水平,兴趣爱好,为校争光和增强体质;⑸江苏省高校武术教练员的科研意识较强,重视科学研究;教练员培训的层次不高,影响培训的主要因素为没有时间参加培训,经费不足,思想意识不强和参加培训的机会太少,这些都将制约江苏省高校武术教练员队伍的快速成长与武术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⑹江苏省高校武术场馆、设备较为齐全,有利于武术运动的发展,运动队训练、比赛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校方专项拨款,自筹经费所占比例较小,训练、竞赛经费存在一定的缺口。
本文针对江苏省高校武术运动队现状提出相关建议:有关领导部门应采取有力激励措施调动各区高校积极展开武术运动训练与参赛活动;江苏省高校应加强与有关中学联系,加强武术运动员的后备人才培养,建立中学一大学“一条龙”的培养模式;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与训练时间,从根本上解决学训矛盾;高校武术运动队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参与商业表演与宣传,争取社会企业的资助与赞助等,以改善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待遇、增加经费来源、解决参赛经费等;教练员要不断吸取新技术新知识,高校领导管理层应加强重视武术教练员的培训,努力提高高校武术教练员训练水平,不断地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完善竞赛制度、增加参赛队伍、提高运动竞技水平,如设立“年度赛”、“邀请赛”等多种形式的武术比赛,增加武术比赛的次数,激励各高校的参赛积极性,提升江苏省武术运动技术水平在全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