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凯恩斯和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学派认为政府应当适当地干预市场以确保经济平衡增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退的背景下,政府在缓解危机和刺激经济等方面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补助成为政府参与微观经济运行的直接方式之一。此外,由于政府补助的性质特殊和金额巨大,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上市公司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研究在理论和现实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首先简要地概括了相关研究文献的主要观点,然后对有关政府补助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其中,会计理论部分分别介绍了资本法与收益法、总额法与净额法、公允价值法与名义价值法、权责发生制法与收付实现制法等主要理论的观点、依据、不足和会计准则与实务中的偏向。在会计准则方面,本文选择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0号——政府补助会计和对政府援助的披露》(IAS20)作为研究对象,概括了中外准则的要点,进行了异同比较和对准则发展趋势的展望。在实务研究方面,为了解我国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的现状,本文选取了2011年年报中将政府补助计入当期损益最多的25家企业作为样本。通过年报分析,概括了上市公司政府补助的特点、补助形式与种类、行业与地区分布、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情况等。基于对现状的观察分析,本文总结出了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热点难点问题,包括政府补助的概念不清,与资产相关及与收益相关类别间的区分困难,会计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分歧和不规范问题等。最后,本文试图针对实务中出现的各类具体问题,从上市公司、不同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我国上市公司不断规范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建议,贡献个人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