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D:一种精简的网络缓存内容摘要表达方法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eabo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缓存技术是一种把访问过的网络对象(网页、嵌入对象、流媒体等)暂存起来用于将来再次访问的网络技术。目前研究的重点已进入网络缓存协作的新阶段。网络缓存协作使更多的用户共享更大的网络缓存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网络缓存的命中率、字节命中率,并可进行负载平衡,从而更多地节省网络带宽、缩短用户等待时间。 网络缓存协作的关键是网络缓存的内容表达。本文在对网络缓存内容表达方法、研究动态综述的基础上,实现了一种精简的缓存内容摘要(RCD:Reduced Cache Digest)表达方法。该方法以缓存摘要(CD)为基础,为每台设定的缓存服务器生成含有被请求对象访问频率信息的缓存目录,并将网络对象进一步分为最近访问的、最频繁访问的和很少访问的三组,RCD只把前两组网络对象映射到缓存目录中。在此基础上,以在7L交换机上设置RCD为目标,给出了RCD缓存目录的数据结构以及建立、更新和访问的算法,并分析了存储空间的大小以及组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间划分对RCD性能的影响。 为了评价RcD的性能,我们建立了一个以局域网访问Internet为背景的软件模拟模型,它由两台网络缓存服务器,两台交换设备还有若干客户机组成。使用NLANR CACHE服务器提供的访问记录模拟客户机的访问请求。 在模拟环境中,首先调整RcD的参数,设定六组不同大小的缓存摘要,再设定recent组占整个缓存摘要的不同比例,结果表明,当recent组占整个缓存摘要的37.5%时,RCD性能最好。接着调整CD的参数,同样设定六组不同大小的缓存摘要,分别按照不同的更新比和不同的周期发布发布摘要,结果表明,当以一个小时为时间间隔发布摘要时,CD性能最好。 在以上参数设置下,取六组不同的访问记录,分别运行RCD和CD两种方案,实验表明,‘RCD相对于CD有较多的True Hit,而有较少的False Miss,但同时又有较多的False Hit。 从整体的试验结果看,RCD相对于cD在性能上有一定程度的改进,而且这种性能的提高是在无需发布缓存摘要的基础上获得的,节省了一定的网络带宽。
其他文献
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一直都是信息系统的中心,而数据集成则是信息系统研究的经典问题.随着信息集成的飞速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异构数据源,这些数据源在语义和模式上都互不相同
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发者和用户对于软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软件开发者试图从技术、管理等各层面控制软件开发过程,提高软件产品的针对性和可靠性,保证软件对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个智能信息系统,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重大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传感器节点本身的资源限制,诸如能量、带宽、处理能力,使得其应用设计面临着很多挑战。降低网络
随着计算机技术得不断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系统和以往相比,也有了巨大的进步.企业级的应用不再满足于单机系统和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系统,而是向着三层或多层体
多小波理论是小波理论的新发展,多小波能同时拥有正交性、对称性、紧支撑性和高阶消失矩等特性,理论上优于传统的单小波;与L~2[R]上的多小波相比,定义在L~2[0,1]上的区间多小波能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以B/S结构为基础的新型管理信息系统,以其零客户端、易维护性、分布性等优点成为了企业应用系统的主流.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企业积累了大量数据,并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1]己成为我国的战略任务.工作流技术是实现企业业务过程建模、业务过程优化、业务过程管理与集成,从而最终实现业
数据质量是数据分析结论有效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前提和保障。造成数据质量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数据不一致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现实世界中,由于网络的普及,应用可
随着网络游戏的飞速发展,网络游戏拥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同时在线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以棋牌类游戏为代表的在线游戏在高峰时期有几十万人的在线规模。现今的多人在线游戏(Multiplay
随着Internet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加强,使得企业数据交换如同企业信息系统的动脉,高效而可靠的数据交换方式是企业提高商务效率、降低运作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