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观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一般资料、肿瘤特点、既往治疗情况(包括中医药治疗情况)、中医证型与三阴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观察疏郁散结汤加减运用对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的107例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确诊时年龄、BMI、是否绝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婚姻状况、生育情况、家族史)、肿瘤病理特点(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区域淋巴结状态、Ki-67水平)、既往治疗情况(手术方式、是否辅助化疗、化疗方案、是否辅助放疗、是否辅助中药治疗、转移前服用中药的时间)及中医证型,用c2检验分析构成比,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变量进行COX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探究三阴乳腺癌术后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2.疏郁散结汤加减对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干预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的28例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疏郁散结汤,14天为一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4个周期后随访观察。评价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Karnofsky评分、CEA、CA153、中医症候积分(乏力、上肢水肿/麻痹、胸胁/乳房胀痛、口苦咽干、晕眩、烦躁、胸闷、纳差、寐差等),以及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FACT-B 4.0版)变化情况。结果:1.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初潮年龄、婚姻状态、生育情况、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状态、手术类型、是否中药治疗、转移前服用中药时间、中医证型与TNBC预后相关(P<0.05);确诊年龄、BMI、是否绝经、初潮年龄、家族史、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Ki-67水平、是否放化疗、化疗方案与TNBC患者复发转移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状态是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和T1期相比,T3期的复发转移风险最高,HR=7.902(95%CI:3.873~16.122),其次是T2期,HR=2.076,(95%CI:1.160~3.717),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和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相比,复发转移风险高,HR=2.415(95%CI:1.503~3.879)。2.疏郁散结汤加减对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干预研究:Karnofsky评分情况对比,治疗后患者Karnofsky评分较前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arnofsky疗效判定总有效率为55.6%;中医症状方面比较,治疗后患者中医症候评分较前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评分疗效判定总有效率为66.7%,中医症候单项评分中乏力、胸胁/乳房胀痛、眩晕、口苦咽干、胸闷、纳差、寐差的症候评分较前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胸胁/乳房胀痛、胸闷、寐差得症候评分显著降低,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上肢水肿/麻痹、烦躁的症候评分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比较,CD3+/CD4+及CD3+/CD8+淋巴细胞治疗后较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T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比较,CA153治疗后较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FACT-B 4.0版量表评价患者生命质量的结果显示,治疗前后生理状况、情感状况评分较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前后生理状况评分改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评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状态是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区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越大,复发转移的风险越高。中医证型(尤其是气滞痰凝证)及中药辅助治疗对TNBC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影响。2.疏郁散结汤治疗术后放化疗后TNBC患者,能够改善其乏力、胸胁/乳房胀痛、眩晕、烦躁、胸闷、纳差、寐差等临床症状,尤其是在改善乏力、胸闷、胸胁/乳房胀痛及寐差症状方面疗效显著。疏郁散结汤能够相对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Karnofsky评分,改善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积分(FACT-B),疗效确切,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