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盐抑制混凝土碱硅酸反应的机理——界面过渡区特性的分析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ai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碱硅酸反应发生在骨料与水泥石的界面,界面过渡区也是混凝土的薄弱环节。本文的目的是从界面过渡区的角度来探讨锂盐碱硅酸反应作用机理。   本文通过采用高活性骨料沸石化珍珠岩,在不同浓度的KOH、NaCl环境下,掺入不同掺量的锂盐,制备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28天后,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结构和组成;用SEM-BSE分析混凝土界面区孔结构和元素分布的变化。同时对比研究了砂浆棒的宏观膨胀值和模拟孔溶液的离子成分。   试验结果表明,发生ASR反应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形貌复杂、结构松散,有大量的CSH凝胶、CH晶体、AFt晶体产生。CH晶体尺寸较小。同时在界面过渡区产生了Si、Al、Na、K元素富集。掺入锂盐后,界面过渡区结构变密实,形貌简单,界面区产物主要为CH晶体、CSH凝胶,CH晶体尺寸较大且以板状形式生长在凝胶中,各物相间结合紧密;锂盐的掺入同时降低了Na、K元素在界面过渡区的富集程度,产生的CSH凝胶的Ca/Si比较低,Na、K元素含量少;同时锂盐的掺入降低界面过渡区孔隙率和平均孔径;随着Li+/K+摩尔质量比的增加,界面过渡区密实度、CH晶体尺寸呈增大趋势,Ca/Si比下降,Na、K元富集程度和含量下降,界面过渡区孔隙率、平均孔径呈下降趋势。   通过实验研究认为,锂盐的掺入可以提高ASR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密实度,优化界面过渡区结构,在界面过渡区产生低Ca/Si比、Na、K元素含量低的LSH凝胶,降低界面过渡区孔隙率和平均孔径,达到抑制碱硅酸反应效果,且随着Li+/K+摩尔质量比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
其他文献
如今各种工程结构正朝着复杂化、超大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外界环境的侵蚀、交通负载的影响、自然灾害引发的损伤等,使得结构材料不断老化、疲劳效应增加、结构抗力衰减,结构
随着科技的极大发展以及人类对自身生活各方面的物质精神追求,在满足人类需求的情况下,更需要对环境进行保护。在湿法冶金行业中,目前钴的生产大部分是应用钴电积沉积工艺,即以惰性电极作为阳极,纯钴板作为阴极,氯化钴溶液作为电解液来生产钴。在这样的生产条件下,就不可避免会产生氯气,氯气是一种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而且又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地污染。离子交换膜由于对离子有特定的选择性、导电性良好、高稳定性且属于平面
在风工程研究领域,通常假定风荷载数据符合高斯分布,其理论基础是中心极限定理。但是当结构局部区域风压信号有时不满足中心极限定理的前提条件,风压呈现非高斯分布特性。与高斯
城镇污水处理厂是解决城市水环境污染的关键基础设施,其效能影响重大而且深远。近年来国内污水处理事业发展迅速,政府对其监管的力度也逐渐加大。但是专门针对污水处理厂运行
学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地下工程的筒(管)形隧道的施工要求同益提高。尽管不同种类型号的非开挖机械已经被广泛应用,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依然是盾构和项管施工技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