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诊断头颈动脉夹层(Cerebral and 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CAD)的影像学特点及形态特征,探讨HR-MRI在C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或神经血管病外科确诊为头颈部动脉夹层的患者,均进行了HR-MRI检查且至少进行了MRA(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或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一项检查。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由两位经验丰富的神经影像学医师独立分析所有的图像,寻找出诊断头颈动脉夹层的标志(壁内血肿、内膜片、双腔征、动脉瘤样扩张、线样征、串珠征、锥状狭窄或闭塞),对比HR-MRI与MRA或CTA的影像特征和诊断结果的差异。在所有入组的患者中排除发生脑出血的病例(包括脑实质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将发生夹层的责任血管供血区是否发生急性脑梗死分为两组,即卒中组与非卒中组,记录两组发生夹层血管节段的影像病理学特征,包括夹层累及长度、管腔狭窄率与夹层宽度比,应用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分析夹层血管供血区发生梗死的最佳预测指标,两组间的临床与影像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变量表示为均值±标准差,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用于正态分布数据)或秩和检验。分类变量表示为频数和百分比,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设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32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各种影像学检查确定有35个血管节段存在夹层,其中前循环11支(34.3%),后循环24支(65.7%),椎动脉夹层的发生率(51.4%)高于颈内动脉(31.4%)和基底动脉(17.1%);所有患者均行HR-MRI及MRA检查,由于部分夹层发生于颅外段,受MRA扫描范围的限制,有5例患者的夹层血管未被发现,3D T1 VISTA(Volume isotropic turbo spin echo acquisition)序列与MRA分别诊断34支、13支动脉血管存在夹层,计算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1%、43.3%,以配对卡方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10例患者同时行MRA和CTA检查,结果分别诊断7支、5支动脉血管为夹层,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力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在所有患者中有两例发生脑出血,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余均表现为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其中卒中组18例,非卒中组12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卒中组患者有高血压的比例更高(72.2%>33.3%,P=0.035),年龄、性别、血脂异常、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史、饮酒史等基线特征和夹层累及长度、壁内血肿、内膜片、双腔征等影像特征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病变血管节段管腔狭窄度及夹层宽度比在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夹层宽度比预测CAD后发生脑梗死的AUC(Area under the ROC curve)为0.933,确定最佳界点值为6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高血压(OR=2.40,95%CI:1.03~5.59,P=0.024)及吸烟史(OR=1.50,95%CI:1.00~2.25,P=0.047)是CAD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1、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能够明确血管壁的病变性质,可以清晰的显示夹层动脉的直接征象,对比MRA、CTA等检查方式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HRMRI对于CAD有重要的诊断价值。2、通过对CA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夹层血管的影像形态特征分析,高血压及吸烟史是CAD责任血管供血区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而夹层累及长度对于是否发生梗死并无明显关联。3、病变血管管腔中重度狭窄,夹层最大宽度占比超过61.5%是预测CAD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最佳界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