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CFRP)和钛合金(Titanium alloy,简称Ti)叠层结构因其同时具有两种材料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在现代飞机中央翼盒、机翼等结构中受到广泛应用。Ti/CFRP结构零部件在装配时需要加工大量高精度的连接孔,从而保证两种材料的良好连接。然而,组成叠层结构的两种材料均为难加工材料,且其材料属性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航空装备中复合材料/金属叠层结构高质高效制孔技术”(编号:U15082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CFRP)和钛合金(Titanium alloy,简称Ti)叠层结构因其同时具有两种材料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在现代飞机中央翼盒、机翼等结构中受到广泛应用。Ti/CFRP结构零部件在装配时需要加工大量高精度的连接孔,从而保证两种材料的良好连接。然而,组成叠层结构的两种材料均为难加工材料,且其材料属性和加工性能相差甚远,同一种刀具结构难以同时良好的匹配两种材料加工,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出现CFRP出口分层、金属出口毛刺以及孔径偏差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叠层结构在高端装备中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Ti/CFRP叠层结构加工损伤产生机理、损伤抑制方法以及专用加工工具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明确钻削Ti/CFRP叠层结构时刀具结构、加工参数和钻削载荷间的关联关系,首先分析了Ti/CFRP叠层结构的钻削过程特点和刀具几何特征,获得了钻削过程中刀具结构的受力状态。将切削刃进行离散化分析,考虑纤维角度对切削角的影响规律,进而获得微元状态下各关键角度的数学表达式。基于刀具结构与材料的接触形式,同时考虑纤维切削角、后刀面摩擦,副切削刃切削以及制孔参数对钻削载荷的影响,建立了微元直角及斜角切削模型及坐标转换矩阵,采用微元积分方法,建立了Ti/CFRP叠层结构一体化钻削载荷预测模型。设计了系列钻削实验,获得了切削系数、接触系数和摩擦系数与加工参数间的关联关系,最后对钻削载荷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预测轴向力和扭矩的最大误差分别小于10%和15%。研究结果为叠层结构加工合理控制钻削载荷提供了理论基础。(2)为揭示Ti/CFRP叠层结构钻削出口区域材料切削去除行为及已加工表面回弹机制,首先对损伤易发的CFRP出口处材料所受到的约束状态以及初始损伤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具有初始分层损伤的单侧约束的单纤维切削模型;其次,基于赫兹接触理论,考虑刀具结构与材料的接触状态以及纤维角度变化,建立了已加工表面材料回弹高度预测模型。根据上述模型,解析求解了切削力作用下,出口区域材料在已有初始损伤状态下纤维断裂及开裂规律以及已加工表面材料回弹规律,分析了不同切削深度对出口材料去除和损伤以及材料回弹高度的影响,发现在有初始损伤时,切削深度应大于初始损伤长度,并采用小切深以降低已加工材料表面回弹高度。研究结果为抑制叠层结构出口损伤和孔径偏差提供了理论依据。(3)针对在钻削加工Ti/CFRP叠层结构过程中,极易出现钛合金出口毛刺和CFRP出口分层等加工损伤的问题,分析了刀具在不同钻削阶段与材料的接触关系,确定了分层及毛刺损伤易发位置,考虑钻尖部分几何参数及加工参数,将剩余材料考虑为变厚度对称圆锥体,建立了界面处金属出口毛刺高度预测模型,获得钛合金出口毛刺损伤临界长度。其次,结合阶梯刀具几何结构,考虑阶梯刀具载荷作用形式及端部加载断裂形式,分别建立了 CFRP出口分层临界轴向力模型以及出口分层损伤扩展模型,从而获得刀具直径与分层长度的比值与轴向力间的关系;同时结合钻削载荷预测模型,揭示了刀具各阶梯比例与出口分层、毛刺等损伤临界条件的关联关系,从而改进了刀具的阶梯比例,使CFRP出口分层损伤长度降低18%~28%,钛合金出口毛刺高度下降55%~80%。研究结果为低损伤制孔刀具结构设计奠定了基础。(4)基于对叠层结构材料去除行为研究和刀具阶梯比例与损伤临界条件的关系,提出了“渐成式切削”叠层结构加工损伤抑制原理。设计出具有特殊阶梯比例以及分阶段、微量去除功能的多阶梯多刃带的Ti/CFRP叠层结构制孔专用刀具,实现了在轴向方向对材料的分阶段加工和沿刀具旋转方向上对材料的渐进式小切深加工,通过钻削对比实验发现,具有“渐成式切削”功能的多阶梯多刃带结构刀具可以有效抑制出口分层、毛刺等损伤,并提高了孔径精度,验证了“渐成式切削”加工方法的正确性和制孔刀具的有效性。同时针对刀具寿命不稳定的问题,考虑叠层结构组成材料共同,交替以及单独加工对刀具结构磨损影响规律,揭示了在连续整体加工条件下刀具性能的衰变机制,并基于此进一步优化了刀具结构。最后,对所研制并改进的多阶梯多刃带刀具进行了实验和现场钻削实验,证明了所研发的多阶梯多刃带刀具结构抑制损伤的有效性,为Ti/CFRP叠层结构低损伤钻削加工提供了新途径。通过上述研究,获得了 Ti/CFRP叠层结构一体化钻削载荷的时变规律,揭示了出口损伤临界条件与轴向力间的关联关系;提出了“渐成式切削”加工损伤抑制新原理,研发了具有多阶梯多刃带结构的专用制孔工具;经过加工现场测试,验证了所提出的加工原理与刀具结构的有效性,为Ti/CFRP叠层结构低损伤制孔提供了新方法。
其他文献
心力衰竭是一个严重的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心衰的特征是交感神经系统和RAAS激活,同时伴有心肌中ROS水平的增加。鉴于氧化应激在心力衰竭中的重要性,清除过量的活性氧来减轻心肌损伤在理论上是可行的,然而,目前大多数的抗氧化治疗措施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可能与药物在心脏的滞留时间和累积量不足,在其它脏器的非特异性分布较多以及药物的抗氧化能力不足等原因有关。因此,探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发展和现代化升级为用户提供多星座、多信号频率和多信号体制等多样性观测信息、灵活的处理方式和更优越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GNSS/INS深组合导航技术深度融合接收机基带与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信息,是GNSS接收机性能提升的重要手段。现有的GNS
砌体结构是我国乃至世界传统建筑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在办公楼、住宅、学校、医院等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海岸线较长,大量近海建(构)筑长期遭受氯盐侵蚀影响,其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现阶段我国存在大量不同年代的砌体结构房屋和年代久远的砌体结构古建筑群,长期遭受近海大气环境下的氯盐侵蚀,导致其力学性能和抗震能力均发生显著退化。因此,研究近海大气环境下多龄期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及
在托卡马克中,撕裂模是一种由平衡环向电流密度的径向梯度驱动的不稳定性,能够使磁场拓扑结构改变从而形成磁岛,显著增加了磁岛区域的径向输运。当磁岛足够大时,磁岛的相互重叠甚至会导致等离子体的大破裂。因此,理解撕裂模的物理机制对于现有和未来的托卡马克装置的稳态运行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高能量粒子可以通过氘氚聚变和辅助加热产生,高能量粒子不仅可以影响多种磁流体不稳定性(比如撕裂模),同时会激发鱼骨模等不稳定
拓扑量子系统,包括拓扑超导体、拓扑绝缘体、节点拓扑量子系统等,展现出很多新奇的现象和属性,在量子信息理论以及特殊性能量子器件的研究中具有广泛深远的应用前景,近些年来吸引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兴趣。传统的拓扑量子系统具有受到拓扑属性保护的量子态,比如一维拓扑超导体可能具有等效的Majorana费米子准粒子态,二维拓扑绝缘体具有绝缘的体态和导电的表面态等等。拓扑量子系统可以通过相应的拓扑不变量加以表征,从而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大地测量学家就提出研究全球高程基准统一问题,高程基准统一成为近几十年大地测量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Inter-national Assiociation of Geodesy)成立专门研究的小组致力于全球高程基准统一研究。当前研究集中于利用卫星重力场模型和地面重力数据构建全球大地水准面模型,将大地水准面作为全球高程基准面,利用大地水准面统一全球高程基准,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机体后主要激活CD4+T细胞和CD8+T细胞,CD4+T细胞分化为Th1型细胞,分泌IFN-γ、TNF-α、IL-2等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等细胞免疫应答,CD8+T细胞分化为CTL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发挥清除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然而耐药结核、痰菌阳性的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等重症结核病患者体内结核分枝杆菌长期慢性感染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我们实验室前期应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持续刺激模拟
体外构建人体仿生3D组织器官模型对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如疾病机制探讨,药物开发,精准治疗和再生医学等具有重要意义。动物模型和传统的二维细胞培养体系难以真实反映人体器官生理及对药物或外界刺激的响应,具有一定局限性。器官芯片(Organs-on-chip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以微流控技术为核心构建的器官生理微系统,它是与生物学、物理、化学、材料学和工程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一门前沿交叉技术。本论文研究工
Text mining(TM),也称为智能文本分析,通常指使用各种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探索和分析大量非结构化文本数据的过程,这些技术可以识别数据中潜在的概念,模式,主题,关键字和其他属性。在第一部分工作中,分析了不同时期(跨越几个世纪)的词汇变化,以及判断某一文本所属的时代。提出了一个Term Pace计算模型(TPCM),其计算词汇的演化速度以及词汇中的结构变化。TPCM由四个模块组成,包括术语相
无线信号在室内传播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衍射、折射等现象,形成一定规律的信号变化模式,利用该信号变化模式能够感知室内环境、定位目标对象及识别人体动作等。其中,基于Wi-Fi信号的人体动作识别是无线感知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获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利用Wi-Fi信号的两个测量值: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和信道状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