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推动以及新时期地理学科的发展特点对我国地理领域人才的培养质量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也对义务教育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和新时代学科发展特点相契合的5E教学模式已经在物理、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得到推广与实施,但是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甚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研究更是空白点。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同时也便于更好地发挥该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行5E教学模式在初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推动以及新时期地理学科的发展特点对我国地理领域人才的培养质量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也对义务教育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和新时代学科发展特点相契合的5E教学模式已经在物理、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得到推广与实施,但是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甚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研究更是空白点。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同时也便于更好地发挥该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行5E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了5E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在此之上,结合5E教学模式的内涵与本质,通过提出的适合5E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筛选依据,在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遴选出《海陆变迁》《西亚》《交通运输业》《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四节教学内容进行案例设计。为探究实际的教学效果,本文以根据5E教学模式设计的教学案例为基础,选取青岛大学附属中学(天山校区)初二年级层次相同的两个班级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践研究。利用Excle2016和SPSS18.0数据统计软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地理前测成绩与地理后测成绩进行分析,同时对问卷划分的学习理解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的单项成绩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在初始水平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经过两个月的5E模式课堂教学,实验班地理成绩平均分数为57.56分,对照班地理成绩平均分数为51.78分,P值为0.049,两个班级存在显著差异。表明5E课堂教学模式的确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2)在学习理解能力方面,实验班平均得分为17.46分,对照班平均得分为16.40分,P值为0.282,两个班级不存在显著差异。证明5E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知识概念的掌握效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当。(3)在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实验班平均得分为14.43分,对照班平均得分为12.30分,P值为0.048,两个班级存在显著差异。表明5E教学模式通过真实情景中复杂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4)在迁移创新能力方面,实验班平均得分为25.76分,对照班平均得分为23.08分,P值为0.043,两个班级存在显著差异。表明5E教学模式通过再加工、评价等环节的设计,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迁移创造能力与辩证分析问题能力,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本研究结合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的分析,发现5E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如下问题:(1)探究活动多,影响教学时长;(2)教学线索隐晦,学生不易理解;(3)学生自律性不高,小组讨论效果差;(4)部分教学内容不宜采用5E教学模式;(5)教师对5E教学模式的理解运用仍存在不足。为使初中地理教师能更有效地开展5E课堂教学,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优化教学环节,整合地理教学内容;(2)巧妙构思线索,给与学生适当提示;(3)做好课堂管理,促进课堂良性生长;(4)设置多种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其他文献
随着读写结合写作在语言测评领域的兴起,概要写作——作为一种能有效评估考生综合读写语言能力的测试题型——出现在最新一轮高考英语改革中,这一新题型引起了众多一线高中师生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有关英语概要写作教学策略有效性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有关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还不够充分。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教育准实验来探讨策略的指导应用对高中生英语概要写作表现的影响。基于对概要写作及相关概括策略研究的理论知识梳理,本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科学探究”更是作为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重要的培养目标,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依赖于精心创设的活动才能得以实现。2019年,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进行了更新,生物学科新版教科书提升了育人价值角度思考和权衡自觉性的内容比例,注重开展活动。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精神实质的
化学课程资源是保证化学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2017版(2020修订)的高中化学课标明确指出不同地区的学校应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蒙古族拥有多样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然而目前这些课程资源却没有被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如果它们被合理地应用到蒙古族地区的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反映蒙古族的文化传统和区域特色,使蒙古族地区学生的化学学习生活化、兴趣化和情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木耳科,木耳属,是一种在我国有几千年食用历史的食用胶质真菌。目前,我国黑木耳产业发展迅猛,2014年后黑木耳栽培规模跃居我国食用菌栽培的第二位,仅次于香菇。黑木耳富含蛋白质、糖类、钙、磷以及铁等营养物质;同时还有补血、降糖、调节血脂、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活性,因此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药食两用佳品。但是,黑木耳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培养学习者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英语语言的深度学习又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深度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因为它突出了理解和迁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学生在词汇方面的学习效果影响着英语整体学习的效果。其中,研究者们总是认为二语学习动机会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影响。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认为英语词汇
2020年10月,伴随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颁布,我国正式拉开了教育评价改革的序幕。方案指出要改进中小学校评价并依托信息技术加强对监测结果的运用,从而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但目前,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基础教育中,部分师生仍然秉持“为评价而学习”的思想,忽视了学生获取分数的认知过程,导致评价对教育指导的促进作用被削弱。认知诊断理论作为新一代的测验理论,综合了认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中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做出了明确要求,提出学生应该具备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化学问题解决进行研究。其次,化学图表题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加工与推理能力,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化学规律以及化学反应特点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化学图表题在高考中屡见不鲜,并且所占分量也在逐步的加重。但是,
问题解决能力是新世纪以及面向未来的人才核心能力之一,到目前为止已有大量研究。研究主要从问题解决思维的影响因素、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教学内容和情景的创设等角度展开,为提高问题解决教学提供了大量有意义的参考。但这些研究存在的固有问题是,主要聚焦问题解决的外部影响因素和结果,限于技术手段,而鲜少关注问题解决的内部认知。致使大多由碎片化的外部过程和结果建构的问题解决认知过程,与学习者实际的内在认知过程存在
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重庆市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和落实,以及《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发布,我国的素质教育在不断地前进,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对高中生物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为,高中生物学教师作为高中生物学课堂的教学主体,其专业素质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是落实新高考改革方案的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教师纠正性反馈作为课堂师生互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其中,教师的口头纠正性反馈与学习者接纳的关系在近二十年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国外研究大多在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其研究结果不一定适合像中国这样英语为外语的语言学习环境。即便是国内的同课题研究,也基本只针对语音、语法和词汇三类口语错误的纠正反馈,很少考虑到英语为外语的背景下,语言学习者会犯的语用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