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卡门》中三首咏叹调对卡门戏剧形象的塑造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qua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是法国十九世纪杰出的作曲家,他创作的歌剧《卡门》代表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首演100多年以来,依然经久不衰,是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歌剧之一。比才短暂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留下了不少未完成的作品,他生前未能看到《卡门》的巨大成功,令人遗憾和惋惜。 本文主要研究歌剧《卡门》的三首女中音咏叹调,从它的音乐、语言、声乐演唱、舞蹈及人物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的音乐背景、女主角的表演艺术等因素多角度分析比才如何塑造卡门这一鲜明的戏剧人物形象的,他使卡门的鲜明形象显现的自然、形象、传神、入骨。让人们感觉到当时那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那样的人物及故事的发生,势必导致那样的悲惨结局,所以说这三首咏叹调是整个歌剧故事发展结局的强大的、厚重的铺垫和积累。并且让我们也体验到了吉普赛音乐和舞蹈带给我们视觉、听觉、心灵等多方面的冲击和震撼。另外通过对《卡门》的创作背景以及它对当时法国观众和歌剧创作的重大影响,揭示出比才这位法国作曲家的卓越才华。他的音乐以一种新鲜、炽热、感人至深的力量,征服了全世界观众,通过大师的塑造,卡门的戏剧形象光彩照人,历久弥新,时刻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龚贤生平事迹及时代背景进行了梳理,阐明了龚贤不仅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和品格高尚的教育家,更是具有特殊成就的画家。本文还通过对龚贤的绘画思想进行分析,总结出其更具
期刊
本文对图形传达效果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了图形作为一种符号体系的语义层次和语言特性。这是对传达效果的一些静态因素的分析。 第二部分着重分
在汉剧艺术中,京胡伴奏与唱腔是融为一体的,京胡伴奏音乐是唱腔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京胡伴奏艺术进行全面的研究,不仅对京胡伴奏自身规律,而且对汉剧表演、演唱风格的认识
以 2′ 脱氧尿苷为原料 ,先用甲磺酰氯将 3′ ,5′ 羟基保护制得化合物 (2 ) ,然后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形成 3′ ,5′ O 环状物 (3) ,再与叔丁醇钾 (t BuOK)作用生成 (4) ,最
期刊
论文通过对信息时代社会特征的分析,归纳产品属性的演变形式。提出在“物质”和“非物质”混合的社会形态下,产品形态的发展趋势——多元化、“情”感化、非物质化和服务化。引
本文对中国狮子艺术造型流变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狮子造型的引入,是由佛教的传入自汉代经由西域传入中国的。在中国传统文化及哲学思想的背景下,其造型特征由于功能性的不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