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率及温度对植被混凝土胀缩性试验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167306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是一项集边坡防护与生态修复为一体的生态防护技术,其基材由水泥、种植土、有机质、绿化添加剂按一定比例组成。作为弹塑性材料,当含水率或温度回归到起始状态时,植被混凝土的这种胀缩变形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完全复原,多次且过大的胀缩将导致植被混凝土留下不可逆的结构与体积变形,伴随将产生众多微小裂隙。随着时间的推移,裂隙逐渐发育,一些经喷射绿化防护的边坡便出现龟裂、松散、剥落、溜坍等现象,边坡生态修复效果遭到严重损伤。因此,本文针对植被混凝土进行热胀冷缩与湿胀干缩室内模拟试验,探讨含水率与温度变化对植被混凝土胀缩性的影响。   植被混凝土湿胀干缩模拟试验研究:配制不同初始含水率(13%、19%、25%、31%、37%、43%)的试样,分别在温度 0℃、10℃、20℃、30℃、40℃、50℃下让试样失水与吸水,开展湿胀干缩模拟试验,其试验结果如下:   1)恒定温度条件下,不同初始含水率的试样均出现初期收缩速度快,随后逐渐减缓并趋于稳定,其收缩过程分为化学收缩、失水收缩;试样收缩稳定时间、缩限含水率、自由收缩率及收缩量均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   2)同一初始含水率条件下,试样缩限含水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试样收缩稳定时间、自由收缩率、收缩量随温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收缩量发生在20℃至30℃的范围内。   3)试样最大自由收缩率为6.62%,发生在初始含水率为43%、温度为20℃的环境下,最小自由收缩率为1.60%,发生在初始含水率为13%、温度为0℃的环境下。   4)含水率为31%的试样三次胀缩循环试验表明试样第一次失水收缩量最大,约占胀缩循环总收缩量的90~94%,收缩总量随循环次数依次增加,但增幅很小;试样前一次产生的收缩有一小部分为不可逆收缩,吸水膨胀时不能完全恢复;试样的自由膨胀率整体都不高,最大自由膨胀率发生在温度为30℃的环境下。   植被混凝土热胀冷缩模拟试验研究结论:试样在恒定含水率13%、19%、25%、31%、37%、43%条件下,温度为20℃的试样放入0℃恒温箱并逐渐调整温度至50℃,开展热胀冷缩模拟试验,其试验结果如下:   1)在50℃时,试样的最终膨胀量与初始含水率正相关,初始含水率为13%的试样最终膨胀量最小,初始含水率为43%的试样的最终膨胀量最大,幅度相差不明显。   2)在恒定温度 0℃、10℃条件下,植被混凝土试样的自由收缩率随初始含水率增大而减小;在 30℃、40℃、50℃条件下,试样的自由膨胀率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   3)同一初始含水率条件下,试样的自由膨胀率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幅逐渐增大;试样经历一个完整的热胀冷缩循环后,其变形系数都非常小。   4)植被混凝土热胀冷缩的自由胀缩率远小于其湿胀干缩的自由胀缩率,研究表明含水率对植被混凝土胀缩性的影响比温度作用大。   本文通过试验探讨了含水率及温度对植被混凝土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是对植被混凝土的基础研究,研究成果对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的完善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结构复杂、岩体变形较强烈,地势险峻,河谷切割严重,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历来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和重灾区之一,给长江航运和沿岸居民的
随着高层建筑在我国的蓬勃发展,高层抗风的相关问题在结构设计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国内外学者针对高层建筑的风荷载和风致响应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构风工程的理论日趋完善
  本文简要介绍了被动式建筑国内外的发展及其外窗要求,重点论述被动式建筑外窗中空玻璃组成元素中的Low-E玻璃、干燥剂、内道丁基胶、外道密封胶、中空玻璃制作工艺对中空
水体污染常见的分析检测技术有两大类,即理化监测和生物监测,前者反映瞬时、局部的污染状况,而后者能客观地反映污染源对生物体的危害程度。本论文选用牙鲆(Paralichthys oli
  本文讨论了用于中空玻璃整体直接光谱透反射测量的方法,并将整体直接测量法与传统分片测量法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整体直
  Low-E中空玻璃在国内经过20年的运用和发展,至今已经是一种工艺成熟、种类丰富、功能多样的玻璃深加工产品,其使用寿命的要求也由原来的10年质保增加到15年。随着质保寿命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体育教学能够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大学生发展有着极大帮助,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阶段部分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并不能从大学生实际生
期刊
本文对木本滨藜植物抗逆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干旱胁迫下,植物保水能力分别为:三角滨藜>努塌滨藜>四翅滨藜>沙棘>白榆。干旱胁迫对滨藜植物水势影响比沙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