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近年来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危害公共卫生的重要因素。而饱和游离脂肪酸可以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通过“两次打击”导致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有研究发现细胞内非编码微小RNAmiR-34a在脂肪性肝病中高表达,因此,本实验拟应用饱和游离脂肪酸及参与脂肪性肝病调控的miR-34a建立肝细胞损伤模型,研究它们对肝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有效防治脂肪性肝病措施提供前期基础。方法:(1)瞬时转染pEGFP-C1和pEGFP-C1/miR-34a质粒到HepG2细胞中,24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绿色荧光的表达;36h后收细胞通过RT-PCR检测miR-34a的表达。(2)不同浓度的棕榈酸处理正常、瞬时转染pEGFP-C1和pEGFP-C1/miR-34a质粒的HepG2细胞,MTT法检测棕榈酸和miR-34a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3)实验分为空白对照、棕榈酸处理、miR-34a转染、miR-34a转染+棕榈酸处理四个组,用DAPI分别给四个组的细胞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并用细胞衰老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试剂盒检测细胞衰老情况。(4)收集四个处理组的细胞,用RT-PCR检测细胞衰老相关基因P21,P53,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K6,CyclinE2,E2F1以及细胞炎性因子TNF-α,MCP的表达。(5) western blot检测四个处理组细胞周期蛋白CDK6和细胞衰老相关蛋白Sirt1的表达。结果:(1)由于载体pEGFP-C1带有GFP基因,因此表达质粒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瞬时转染pEGFP-C1和pEGFP-C1/miR-34a质粒到HepG2细胞中,24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绿色荧光的表达;RT-PCR结果显示,36h后miR-34a在其转染的HepG2细胞中高表达,而在空载组中表达为阴性。(2)不同浓度的棕榈酸处理HepG2细胞,MTT法检测棕榈酸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而棕榈酸和miR-34a联合处理细胞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3)研究表明,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在酸性条件下被催化生成深蓝色的沉积产物。本实验结果显示棕榈酸和miR-34a联合处理细胞DAPI染色发现细胞核体积增大,应用试剂盒检测也发现,实验组细胞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呈深蓝色。(4) 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细胞相比较,miR-34a和棕榈酸联合作用于HepG2细胞,使与细胞衰老相关的基因p21,p16,p53,以及炎性细胞因子MCP,TNF-α的表达明显升高,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K6为低表达。(5) Western blot发现棕榈酸和miR-34a联合作用使CDK6和Sirt1的表达受到抑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miR-34a和棕榈酸联合作用于HepG2细胞,可以诱导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阻滞细胞周期,促进HepG2细胞的衰老,提示高脂及miR-34a在肝细胞衰老中的重要作用及药物干预的潜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