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发光POF定向背光精度控制与误差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9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裸眼3D(Three-dimensional)显示技术的发展,裸眼3D显示成为技术研发的主流。裸眼3D能够更真实地描绘真实世界,更好地描绘真实与合成的场景。定向时分背光显示技术基于柱面透镜,利用定向的背光源呈现立体画面的一种技术,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裸眼3D显示技术,由于传统的定向背光显示技术中光源结构复杂,显示器面板厚重,造价昂贵,难以普及。本文采用一种侧面发光POF(plastic optical fiber)阵列作为新型的定向背光源,通过分析POF阵列与柱面微透镜定向成像光路,设计和制作POF阵列,并对侧面发光POF阵列的定向背光进行精度控制与误差检测分析。首先介绍了狭缝光栅式与柱面透镜式的技术原理,这两项技术方案存在亮度低,串扰较高,分辨率损失等问题,并介绍了传统定向背光显示技术,利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开关单元作为背光源,透射出来的光经过柱面透镜进行定向背光,该项技术存在着视点少,背光源结构复杂等问题。最后提出利用侧面发光POF进行定向背光的技术方案,利用侧面发光POF阵列代替原有的LCD光开关的线性光源,对传统的定向背光源方案进行改进,降低显示屏对背光源的工艺精度要求,简化背光模组。其次分析了裸眼3D显示中所用的柱状透镜光栅单元成像原理,柱状透镜的光栅参数影响了裸眼3D立体显示的光学性能和显示效果。利用单折射球面成像公式,建立双球面透镜模型,推导出透镜单元光学参数关系。通过分析侧面发光POF阵列和柱面微透镜阵列组成的定向成像光路,得到了侧面发光POF阵列的排布公式。采用侧面发光POF阵列和柱面微透镜阵列设计了3视点系统。使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建模,并导入Trace Pro软件进行仿真,得出光照度分布曲线图。仿真结果可知,在横向(y方向)为-500~500 mm范围内,单视点出现5个峰值,相邻视点峰值间距为65 mm,与人眼瞳距相等,符合预期理论计算结果。并对POF阵列的偏移情况进行预估,假设单一视点的光纤出现偏移,得到偏移的照度曲线,由结果可知,视点峰值降低,曲线宽度增加,影响视点处视区范围,图像串扰增大,降低了3D图像显示效果。最后,研究了一种侧面发光POF阵列背光源的设计和制作方法,提出了一个新型POF阵列绕制装置,并进行精度控制和误差检测分析。接着建立了侧面发光POF定向背光串扰计算模型,测量了定向背光源的亮度曲线与串扰度。结果表明在设计的视区最佳距离530 mm处,所制作出来的侧面发光POF阵列具有显著指向光源特性。横向范围y(28)-200~200 mm的最低串扰度可达1%以下。最后分析了柱面透镜像差、POF阵列光纤错位和视区视角增大对POF阵列指向光源串扰度的影响。
其他文献
1995年6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此后,各级政府便格外重视对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壮大方面做出了明确的
弹性波全波形反演(Elastic Full Waveform Inversion,EFWI)充分利用记录的地震波形,通过目标函数最小化处理获得接近真实模型的物性参数,可提供高精度的速度模型。随着描述复杂
棉秸秆来源丰富,但应用却非常有限。目前大部分的棉秆都是以焚烧或就地填埋的方式被利用,既浪费资源又会造成环境污染,极其不符合国家大力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发展观。
磷酸铝分子筛是1982年美国联碳公司发现的一类新型分子筛,被誉为第三代分子筛,常用于催化、裂解、吸附等反应中。APO-11分子筛作为磷酸铝分子筛家族一员,以磷氧四面体和铝氧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移动设备的爆发式增长,无线网络在当前的通信环境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随着个人移动设备的普及,无线网络安全也愈发引起人们的
随着信息时代到来,互联网平台产生了大量文本信息资源。这些文本信息资源蕴含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如何有效地组织、管理和挖掘这些信息资源一直是工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问题
液压系统因其功率重量比大的优势,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大型、重型装备中。系统的可靠性决定着设备能否正常运行,对系统进行可靠性优化可实现低成本和高可靠性
深度神经网络因其可自我学习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诸如图像识别,目标检测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各个方面。然而,随着深度神经网络中网络层数的增加,其对存储容量和计算力的需求也显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检测在SAR图像解译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SAR成像技术的更新发展,目标检测技术成为战场环境侦察、地球科学遥感等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SAR数据采集能力
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小型化低成本的无线通信设备慢慢融入并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射频收发机作为该系统接收和发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