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建立高糖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的五味子醇甲在高糖刺激前对细胞进行预处理,观察HUVECs的形态,测定RhoA蛋白活性并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活性及一氧化氮(NO)的分泌水平,探讨五味子醇甲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舒张功能障碍修复的可能机制及其干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细胞传代12h贴壁后,分为5组:1)正常对照组:葡萄糖终浓度为5.5mmol/L;2)高糖组:葡萄糖终浓度为30mmol/L;3)高糖+低剂量五味子醇甲组(5μmol/L);4)高糖+中剂量五味子醇甲组(10μmol/L);5)高糖+高剂量五味子醇甲组(20μmol/L)。药物在高糖处理前24小时加入培养基对细胞进行预处理,高糖处理48h后收集细胞及上清,光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磷酸化肌球蛋白磷酸酯酶靶点亚单位1(p-MYPT1)的表达水平;RhoA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RhoA活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eNOS活性;硝酸还原法测定NO浓度。结果:1本实验中GTP-RhoA及p-MYPT1代表了RhoA/Rho激酶被活化。在正常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p-MYPT1以基础水平表达在细胞浆中,经过高糖48h刺激后,细胞质着染棕黄色,表达信号明显增强,不同浓度五味子醇甲预处理后,p-MYPT1表达信号逐渐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可检测到少量GTP-RhoA,高糖刺激后GTP-Rho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1),5μmol/L的五味子醇甲预处理组与高糖组的GTP-Rho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五味子醇甲预处理组(10μmol/L及20μmol/L)显著减少了GTP-RhoA水平(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μmol/L的五味子醇甲预处理组与正常组的GTP-Rho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高糖可提高HUVECs的RhoA活性及增加p-MYPT1的表达,用一定浓度范围内的五味子醇甲对细胞预处理后,可降低RhoA活性,减少p-MYPT1的表达;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NO的分泌量及eNOS活性明显下降,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5μmol/L五味子醇甲预处理组与高糖组相比较,NO分泌量及eNOS活性均无明显差别(P>0.05);而五味子醇甲预处理组(10μmol/L和20μmol/L)的NO分泌量及eNOS活性较高糖组明显升高(P<0.01),呈药物浓度依赖性,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0μmol/L的五味子醇甲预处理组的NO分泌量及eNOS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高糖抑制了HUVECs的eNOS活性,减少了NO的分泌,对细胞进行五味子醇甲预处理后,在一定范围内可浓度依赖地提高高糖损伤后细胞的eNOS活性,促进其分泌NO。结论:1高糖所致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可能与RhoA/Rho激酶活性升高、eNOS活性降低、NO分泌量减少有关。2五味子醇甲可能通过降低RhoA/Rho激酶系统活性、提高eNOS活性及NO分泌量,缓解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舒张功能障碍,改善内皮细胞功能,20μmol/L的五味子醇甲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