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西对口帮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家组织动员东部较发达省市对西部欠发达地区进行经济技术援助,以促使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和扶贫政策。在中央、各省市和贵州自身的持续努力下,贵州的扶贫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使全省的基础设施得以大幅改善、优势产业陆续崛起、人口素质不断提升、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本文基于这一背景,从宁波对口帮扶贵州20年的实践出发,运用文献分析、典型案例研究等方法,以可持续生计框架(SLA)模型为研究基础,以受援助地区贫困农民为中心,以政府政策、执行机构、外部脆弱性背景等为外部影响因素,以贫困农户自身素质和能力等内部条件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援助政策与贫困农户相互作用并改善生计的分析框架。通过对宁波帮扶贵州作法、成效和经验教训、以及双方政府行为、政策层面、工作机制建构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进行系统总结,梳理了宁波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经验和规律,评估政策成效,探索适合贵州当地的快速脱贫、同步小康的发展模式,并结合结对帮扶的典型案例,整理出对口帮扶工作的一些规律性认识,探讨对口帮扶的特殊成功经验,提高新时期对口帮扶工作成效,为全国结对帮扶提供宁波特色的鲜活案例。同时,针对当前扶贫工作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政策工具、工作机制以及法规建设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推动东西对口帮扶地区发展和进一步的可持续合作产生一定的实践价值,发挥引领和示范效应,助推贵州与全国一起早日同步小康。本文围绕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模型,分析发现宁波在对口帮扶贵州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提供资金、帮助销售产品,更多的政策措施都可以归结到改善受援助地区的贫困农户的生计改善方面,特别是通过改善生计基础的五边形,提升农户的生计发展能力。本文通过对转化自然资本提升生计能力的望谟杨梅案例、改善物质资本的西江千户苗寨案例、改善社会资本的千人助学案例、综合改善生计资本的晴隆生态畜牧业案例四个典型案例的解剖,从现状、做法、成效和启示方面来微观解读宁波结对帮扶贵州经验。基于上面列举的四个案例,通过宁波对口帮扶贵州的案例研究,本文总结了目前对口帮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上述宁波在对口帮扶贵州的实践中切实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对口帮扶措施的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