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覆盖处理对关中平原土壤性质及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e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我国关中平原地区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该区的农业生产面临着干旱缺水、肥力水平不高等问题。秸秆还田具有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产量等作用。生物炭还田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改善农田理化性质等作用。因此,探寻高效绿色的聚水保墒,提升地力和促进作物生产发育的秸秆还田措施十分重要。本田间试验设置了普通秸秆覆盖还田(SM),普通秸秆翻压还田(SP),氨化秸秆翻压还田(AP),生物炭翻压还田(BP),夏休闲冬覆秸秆(FS)和塑料膜覆盖(PM)六个处理,无秸秆还田(CK)为对照,以田间试验探究不同秸秆还田和覆盖处理的土壤改良培肥和作物增产效应及其机制,以期丰富秸秆还田技术体系,并为秸秆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秸秆还田和生物炭还田均可有效增加有机碳含量,秸秆还田可有效增加土壤水稳定团聚体,但不同覆盖处理对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影响不一。其中对土壤0~10 cm土层土壤水稳定团聚体的影响大于10~20 cm;秸秆覆盖还田对于表层0~10 cm有机碳含量的提升效果优于秸秆翻压还田,而在10~20 cm秸秆翻压还田有机碳提升效果优于秸秆覆盖,且氨化秸秆优于普通秸秆;综合两年土壤有机碳含量来看,在0~10 cm土层,大小表现为SM>SP>AP>CK,各处理分别比CK高16.17%、15.42%和6.29%;在10~20cm,大小表现为AP>SP>SM>CK,各处理分别比CK高9.30%、8.97%和2.95%;生物炭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综合两年土壤有机碳含量来看: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分别比CK高8.99%和5.13%。覆膜能增加>5 mm大团聚体含量,从而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FS则显著降低了>5 mm大团聚体含量,增加了0.5~1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导致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下降。(2)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中MBC和MBN的含量,且秸秆翻压还田增加效果强于覆盖还田,不同覆盖处理对于土壤MBC和MBN含量影响不一,SM、SP、AP、BP和FS可以增加土壤中速效钾含量。0~10 cm土层两年土壤MBC平均值表现为AP>SP>SM>CK,分别比CK高29.17%、26.26%和17.66%,在10~20 cm土壤MBC平均值,表现为SP>AP>SM>CK,分别比CK高15.77%,15.30%和3.38%;FS提高了土壤MBC含量而覆膜降低了土壤MBC含量,0-10 cm土层两年土壤MBC平均值表现为FS>BP>CK>PM,分别比CK高9.73%、0.94%和-16.52%。在10~20 cm土层表现为FS>CK>BP>PM,分别比CK高0.55%、-8.48%和-9.53%。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0-10 cm土层速效钾,均值表现为SM>SP>AP>CK,分别比CK增加21.71%、17.56%和16.08%。(3)秸秆还田和覆盖均可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且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覆盖处理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其水分利用效率。秸秆还田各处理中氨化秸秆还田增产效果最好,两年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平均值分别较CK提高了29.60%和19.6%;AP显著提高了冬小麦WUE,两年平均提高了32.51%;不同覆盖处理中PM处理冬小麦增产效果最优,两年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平均值分别较CK提高了40.14%和27.9%;PM显著提高了冬小麦WUE,两年平均提高了41.10%。
其他文献
GAPCp是质体形式的GAPDH,国内外研究发现GAPCp广泛存在于植物并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多种生理代谢途径,但是GAPCp在植物抗逆过程行使的功能依然不清晰。本研究以中国春小麦为试验材料,分离并克隆出2个质体GAPCp基因,分别命名为TaGAPCp1和TaGAPCp2基因,对其表达产物进行了亚细胞定位验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探究TaGAPCp1/2基因在不同时期不同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发酵型红枣酒酿造工艺及香气成分进行探究。首先,选取新疆骏枣为试验材料,并针对干枣不易取汁的弊端,采用高温蒸煮与酶解浸提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红枣汁的取汁效果。其次,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取汁工艺和红枣酒发酵工艺参数。最后,通过GC-MS对红枣酒不同发酵工艺参数下的香气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红枣酒的特征贡献香气及对感官品质影响较大的指标,以期为日后发酵型红枣酒的深加工研究提供一定
近年来,我国村庄的产业结构更新和环境建设优化的需求日益迫切。许多村庄在响应国家号召进行改造建设的同时出现包括乡村景观综合效益较差、景观空间序列设计缺乏特点等一系列的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得村庄乡土景观变得畸形,不仅造成了原有与村民息息相关的乡村特色景观逐渐消失殆尽,并且对村庄特色文化的发展延续造成阻碍。长此以往下去,对于我国乡村整体建设都将带来无法扭转的影响。2018年,晋源区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
细菌Ⅵ型分泌系统(Type VI secretion system,T6SS)普遍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中,在革兰氏阴性菌整个基因组中占比达到1/4左右,并且具有较高的保守性。Ⅵ型分泌系统通过分泌一些效应蛋白等物质在细菌种间、种内竞争、群集效应、压力应答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截止目前,T6SS系统的主要结构组分及其各组分所发挥的功能是人们研究较为深入的部分,但在T6SS基因簇上,依旧存在有大量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延续了党历来注重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在全党范围内大力开展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调查研究在党的国家治理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持高度重视的态度,他一直都将调查研究强调为是中国共产党实施决策的先决条件,也是加强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工作作风的一个重要方式。广大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响应号召,在田间地头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大范围的农村调查活动,为更好地为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推动乡村
棉铃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食性杂,主要危害多种经济作物。农药的长期使用导致棉铃虫产生较强的抗药性,因此,急需开发新的防治靶标来控制害虫。固醇是昆虫生长发育必须的营养物质,然而昆虫不能合成该营养,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因此,胆固醇的吸收转运对于昆虫的生存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我国重要害虫棉铃虫为研究对象,对食物中固醇营养吸收关键因子NPC1b(Niemann-Pick type C1b)基因开展了应用基础
链霉菌(Streptomyces)次级代谢产物作为抗生素的主要来源,是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潜在的药物开发价值。本实验以5株土壤链霉菌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正反相硅胶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中压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菌株液体发酵培养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H-NMR、13C-NMR、~1H-~1H COSY、HSQC、HMBC、NOESY、MS、CD和X-ray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
柿(Diospyros kaki)作为我国传统果树,种质资源丰富,不仅可以鲜食,还可以进行再加工。近年来柿产业发展迅速,除传统的东亚地区外,柿在地中海地区也是商业化种植的重要水果之一。炭疽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在大多数果树上都有发生,我国柿主产区大多数栽培品种对柿炭疽病原菌的抗性水平不高病情一旦爆发对柿产业的发展和果农经济收入会造成严重影响。而炭疽病的防治不能一味的依赖化学防治,需要结合一定的管
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小麦赤霉病的优势病原菌。它不仅能造成小麦的减产,其分泌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真菌毒素还会残留在染病小麦籽粒及后续小麦制品中,威胁人畜健康。因而小麦赤霉菌的防控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禾谷镰孢菌是半活体营养菌,在侵染小麦过程中有一个短暂的活体寄生阶段,在黑粉菌、稻瘟菌等病原真菌的研究中已经表明效应蛋白可能在这一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
基因复制在有机体进化中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研究,它为生物体的进化创新及表型多样化等提供遗传基础。物种内通过基因复制产生的基因通常被称为旁系同源基因,这些基因组成了基因家族。已往的研究已经揭示了不同物种间许多共享序列和功能同源性的基因家族有着不同的基因数量,而物种间不同的基因得失过程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基因家族大小的变化被认为可能与物种形成或适应性进化有重要联系。然而,脊椎动物中基因家族大小的进化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