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分布在马克思恩格斯多种著作中的城乡融合思想进行了梳理、总结和分析、解读,就像用一条链子把一颗颗珍珠串起来一样。继而又沿着这条主线,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发展和丰富,也作了系统的梳理。在充分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与其中国化的理论后,本文从沿海三角地区和内陆地区各选两个城市作为典型案例分析研究,总结了成渝改革试验区、珠海经济特区、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实验区城乡融合的实践经验,并思考其发展的启示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包含着城乡融合的价值导向、唯物史观的基础和城乡关系的发展趋势三个逻辑严谨又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而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又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慢慢扩充、发展、壮大。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的理论发展大体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具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1)在“城乡兼顾”的原则下提出了“以乡养城”的工业化发展阶段;(2)加快以农村为先导、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大力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阶段;(3)以建立市场化改革为目标的城市重点发展导向,并走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城镇化发展阶段;(4)“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5)实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及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本文以改革开放为起点,研究当代中国城乡融合理论的发展。本文选取了城乡融合度偏低的成渝改革试验区和城乡融合度偏高的珠海经济特区及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实验区四个城市进行比较研究。成渝改革试验区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特征地域,在未改革以前成都和重庆的城镇化率都非常低,直至2013年才分别达到67%、58%。而珠海经济特区在国内算是高品质的生态集约型花园城市,城镇化率2014年已达88%,苏州城乡一体改革实验区2015年的城镇化率也达75%。成渝改革试验区在未改革以前城乡发展极度不平衡,在改革以后才慢慢发展起来的。期间,政府部门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可以总结。其中的成都以“全域成都”为基础理念、“三个集中”为基本原则,成为了拆开城乡壁垒的冲锋者。与之并肩同战的重庆亦凭借“三条主线”的发展路径和“一圈两翼”的战略布局,在推进城乡融合进程中取得了累累硕果,特别是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领衔破冰。而珠海经济特区由于先天的地理优势和后期的政策扶持,城乡融合的起点非常高,搭建“五规融合”编制、提速“三高一特”转型升级的经济特区这一路走来算是平缓良好、优化可持续。处于长三角的苏州地带在城乡融合推进方面是国内的佼佼者,以“三置换+三集中+三合作+三统筹+三化并举+四规叠合”为基本特征的苏州模式已经相当成熟。笔者将长三角、珠三角与内陆的四个城市进行经验的总结、做法的比较和改革的反思,试图给出一套全面、综合的城乡融合改革思路与方案给读者,也尝试给其它地方政府予推动城乡融合以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