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对In2S3光/磁特性及电子结构影响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vi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旋电子学器件同时利用了电子的自旋和电荷属性,具有速度快、存储密度大、体积小、能耗低和非易失性等诸多优点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稀磁半导体被视为制造自旋电子学器件最具潜力的后备材料,现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若把材料的光学、电学以及磁学性能结合到一起,将产生集磁光电为一体的新一代多功能自旋电子学器件。硫化铟(In2S3)具有缺陷尖晶石结构,其晶体中存在大量的空位缺陷,有利于客体离子的掺入。此外In2S3还具有低毒、高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光学、电学性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太阳能电池、自旋依赖的光电器件等多功能设备中。掺杂作为改变半导体材料性能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浓度的元素掺杂可实现对材料光学和磁学性质的调控。本论文以In2S3为主体材料,选取稀土元素(Gd、Tm、Sm)和过渡金属(Cu)作为掺杂剂,制备出了具有发光、光电和室温铁磁性的In2S3基纳米颗粒。实验研究了掺杂浓度对其光学和磁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对体系的电子结构和磁性来源进行了系统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气-液相化学反应方法制备了四方相未掺杂和不同掺杂浓度的In2S3:Gd纳米颗粒,其晶粒尺寸约为3-5 n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样品在可见光范围具有很强的吸收,并且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带隙值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由于所制备样品的粒径小于In2S3的激子波尔半径(33.8 nm),致使样品的光致发光(PL)光谱发生了蓝移,表现出明显的量子限制效应,同时Gd掺杂浓度可影响PL光谱的强度。磁性测量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具有室温铁磁性,饱和磁化强度随Gd掺杂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基于束缚磁极化子理论对该现象做出了合理解释。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铁磁性由In空位和掺杂的Gd3+离子所致,磁矩贡献主要来自于In空位周围最邻近的S 3p态和Gd 4f态。2.合成出了不同掺杂浓度的In2S3:Tm纳米颗粒(粒径尺寸3-5 nm),掺杂稀土元素Tm导致体系光吸收边红移、带隙减小,同时在686 nm和789 nm处观察到了Tm3+离子~3H6→~3H2,3和~3H6→~3H4能级跃迁的吸收峰。较低Tm掺杂浓度导致样品PL强度增强,当掺杂浓度超过1.22 at.%时,由于发生浓度淬灭现象PL强度减弱,经分析浓度淬灭机制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样品荧光寿命随Tm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证明了基质In2S3和掺杂Tm3+离子之间存在有效的能量传递。通过对p-Si/In2S3异质结构的光电性能测试,说明Tm3+离子的引入显著提高了In2S3对可见光的敏感性。此外,In2S3:Tm纳米颗粒还显示出了室温铁磁性,通过改变Tm掺杂浓度,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可调。从理论计算的态密度图可知,Tm掺杂后带隙减小、载流子浓度增加,样品的铁磁性主要由Tm 4f轨道电子提供。3.制备了具有较高纯度的未掺杂和不同掺杂浓度的In2S3:Sm纳米颗粒(大约3-5 nm),通过调节Sm掺杂浓度可调控体系的带隙值,并且掺杂可增加样品的内部缺陷、降低局域对称性,从而增强PL强度。所制备的样品均显示出室温铁磁性,并且随Sm掺杂浓度的增加饱和磁化强度表现出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未掺杂In2S3纳米颗粒显示出的微弱铁磁性由晶体生长过程中所形成的空位缺陷引起,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证实了In2S3的磁性由In空位诱导。包含In空位和Sm掺杂的复合缺陷体系的磁性来自于In空位周围最近邻的S 3p态和Sm 4f态。能带结构计算结果表明,体系跃迁类型为间接跃迁并且掺杂Sm元素后禁带宽度减小,与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的测试结果一致。4.研究了具有室温铁磁性的纯In2S3和In2S3:Cu纳米颗粒,通过改变Cu掺杂量可调节晶体的光吸收带边位置,同时掺杂可增加样品的缺陷态进而导致PL强度增强。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随Cu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单调增大,说明Cu掺杂能够增强In2S3的铁磁性。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In空位对诱导In2S3:Cu铁磁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Cu掺杂后体系的自旋极化现象由S 3p和Cu 3d态之间的轨道杂化引起,磁矩贡献主要来自于In空位周围S原子的3p态和Cu原子的3d态。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影响因素及生后24内血常规参数等临床资料,构建一个客观、简单、有意义的评分表用于早期预测NEC的发生。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根据修正Bell分期为Ⅱ期及III期的NEC早产儿作为病例组(n=298)。按照1:1选取与病例组胎龄(ges
区间删失失效时间数据广泛存在于人口学、医学、社会学、肿瘤实验等科学研究领域中(Sun,2006).区间删失数据是指感兴趣的失效时间T不能被精确观测到,而是只能观测到其落在某时间区间里.区间删失数据主要有Ⅰ型区间删失数据,Ⅱ型区间删失数据和K型区间删失数据.在本文我们主要研究Ⅰ型区间删失数据和Ⅱ型区间删失数据.其中,Ⅰ型区间删失数据也被称为现状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个体只被测量一次,感兴趣事件的发
研究背景及目的:慢性鼻-鼻窦炎(Chonic R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这其中以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的发病率及复发率高。目前CRSwNP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及联合鼻内用药治疗,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术后症状改善不佳甚至有复发的情况。因此,精准治疗、有针对性
本文主要研究整数值多项自回归过程的统计推断问题.首先,针对偏大离差(over-dispersion)的无范围限制整数值时间序列数据,我们回顾了一类带有广义负二项边际分布的随机系数整数值自回归模型,探究了模型的参数估计问题并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了几种估计方法的效果,在数据污染的情况下研究了估计的稳定性,并将模型应用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地区夜间道路交通事故数据以探究模型的拟合效果.其次,基于一阶二项自回归模型
血压(Blood Pressure,BP)作为人体重要的生理参数,能够判断心脏功能以及血管健康程度,可以在健康监控、疾病预警、疗效观察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应用价值,而对血压值的测量及监测是评价血压水平的根本手段和方法,因此对血压的测量方式和方法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有的血压测量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有创式血压测量方法和无创式血压测量方法。有创式血压测量方法是将特制的导管插入被测者动脉中,
半导体纳米材料因其弥合了半导体材料在体相与分子尺度上的差距,在电子、光电子以及生物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关注,并开启了一个新兴的材料发展纪元。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半导体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在材料合成与器件制备等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以CdSe、PbS等材料为代表的II-VI族及IV-VI族纳米材料在照明、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生长合成机制以及相关物理特性也获得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然而,由于这些
目标跟踪是雷达信号处理的重要环节,现代军用目标的机动性能不断提高,运动轨迹的非线性日益增强,其表现出的随机性、复杂性给机动目标的稳定跟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智慧城市、科技强勤、公共安全的信息化技术发展,雷达在区域监控、周界预警、低慢小目标探测等民用或军民两用场景获得了一些应用并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一类雷达的特点是距离较短,应用场景较简单,并且需要跟踪的目标机动性较低且数量有限,同时往往追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产生密切的交流,具有共同建设祖国的统一目标。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和生活习惯,因此在生活中产生了各具特色、传承各民族文化的歌曲,人们将其称为民歌。近些年来国家积极倡导传播民族文化,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舞蹈和曲艺等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锡伯族民歌在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对于保护锡伯族民歌具
本文旨在研究四类耦合拟线性扩散方程组解的渐近行为,讨论相关问题解的整体存在性和爆破性质,寻找问题的临界Fujita指标,并最终建立起这四类方程组的Fujita型定理.本文主要分为四章.在第一章中我们将针对一类耦合拟线性扩散方程组的Cauchy问题建立完整的Fujita型定理,我们证明了问题的临界Fujita指标受到空间维数,扩散项和反应项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并得到了问题的临界Fujita指标.而在第
配位聚合物(CPs)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光捕获平台,其在发光材料、荧光传感和生物医学领域均具有良好应用前景。而四苯乙烯(TPE)是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AIE)生色团,将其后修饰得到的TPE衍生物构建配位聚合物是近年来研究人员较为关注的领域,配位诱导发光效应(MCIE)与AIE作用相辅相成,使得相应的CPs在聚集态以及稀溶液中均显示出良好的发光特性。本论文基于四苯乙烯单元,合成得到了两种不同官能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