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磁性微晶玻璃由于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和生物活性,可以用来作为温热疗法治疗癌症的热种子材料。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开始研究预先在肿瘤部位注入或植入铁磁体材料热种子,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通过磁滞生热加热肿瘤部位,使癌细胞坏死,而正常细胞却不受伤害,在动物身上对骨癌、肾癌、脑癌、乳腺癌等癌症进行大量试验研究以后证明,这种方法定位准确、加热均匀、控温方便、安全可靠。预测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材料的研究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本论文主要通过传统熔融法、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熔融法三种方法分别制备铁磁性热种子材料,通过分析比较三种制备方法对于材料的性能影响。前两章主要介绍了微晶玻璃的定义及种类、制备现状以及铁磁性微晶玻璃的应用现状,并分析了此次研究的微晶玻璃的组成设计、技术路线、分析方法。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利用传统熔融法,设计组成为Fe2O3-CaO-SiO2-B2O3-P2O5五元系统的铁磁性微晶玻璃。经过分析发现,热处理过程中需要还原性气氛来保证磁铁矿的形成。核化处理对样品的性能并没有起到有利作用,样品的热处理时间不宜过长,在1060℃保温2h就能够制备出理想的铁磁性微晶玻璃,样品饱和磁距最大为26.27 Am2/kg。通过模拟体液浸泡实验,检测出样品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我们还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Fe2O3-CaO-SiO2系基础玻璃粉末,然后压片进行烧结处理。并通过引入Na2O、P2O5、FeO等成分,研究样品的性能变化规律。通过压片烧结处理的样品中,饱和磁距最大为37.04 Am2/kg。另外将粉末进行熔融处理,得到的样品磁性能效果有所提高,饱和磁距最大为41.4 Am2/kg。同样在模拟体液浸泡实验中证明了样品的生物活性。(第四章)利用共沉淀法制备出铁磁性玻璃粉末,然后将粉末进行熔融处理。发现粉末熔融后,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大量的磁铁矿晶核,不经过热处理过程即可制得具有磁铁矿唯一晶相的铁磁性微晶玻璃,其饱和磁矩为36.74 A·m2/kg,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第五章)。第六章主要分析比较了三种制备法对于铁磁性微晶玻璃的性能影响。对比发现,传统熔融法制备的材料的磁性相对较弱,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材料热处理后,样品的磁性较强,共沉淀-熔融法制备的材料不需要热处理就能达到同时具有较高的磁性和良好的生物活性。